理论园地

    秋石: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发布时间:2018-04-16 点击次数: 作者:秋石 来源:求是2018年第8期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这一重要论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坚持问题导向,深刻阐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规律,明确提出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深刻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对我们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树立底线思维,掌握工作主动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到开新局于伟大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自我革命上来,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意义。

    增强忧患意识、注重防范风险,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

    中华民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创造辉煌与历经苦难的漫长历史岁月中,积淀了深沉的忧患意识。《礼记·中庸》一书中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淮南子·说山训》一书中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明代《钱公良测语》一书中说:“天下之祸不生于逆,生于顺”,强调“消祸于未萌”“治乱于未乱”“消未起之患”。“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等脍炙人口的警句,也都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思想标识和鲜明体现。中华民族成为历经磨难而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忧患意识就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赓续繁荣的重要基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就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诞生于民族危难时刻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忧患意识贯穿于党的奋斗历程。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庆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同志称赞此文,要全党“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列举了中国革命可能会遇到的17种困难,包括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要求全党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有备无患。七大闭幕后,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提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949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不仅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而且在前往北京时强调是进京“赶考”。周恩来同志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同志又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忧患意识在我们党深深地扎下了根。

    忧患意识不仅为我国“站起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为我国“富起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为我国“强起来”提供坚强的思想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把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多次告诫全党要树立底线思维,多次用“木桶原理”警示全党既要善于补齐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防控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就是加固底板。他指出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强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5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忧患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我们要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7年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越是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自然灾害等方面列举了诸多需要高度重视的风险,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风险的预判力与把控力,为全党同志上了居安思危的重要一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发展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从国际来看,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倾向抬头,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始终企图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对此,我们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心慈手软,一旦放松警惕就可能酿成大祸。从国内来看主要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等等。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挑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在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做好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各项准备,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更加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不仅深刻阐述了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的重要性,科学分析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代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而且指明了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基本思路。他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要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必须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缺乏风险意识是最大的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越是不容易,我们共产党人就越要做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就是使命和担当,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形形色色政党的显著特征。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始终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要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必须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稳中求进”,就是运用底线思维的生动实践。他要求我们在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深入分析和准确研判世情、国情、党情,既看到成绩和机遇,也看到困难和挑战,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牢记“稳”就是底线,“稳”是第一位的,切实运用底线思维界定和防范风险。只有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意外情况的预案做得周密一些,积极寻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才能遇事不慌、临危不乱,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发展目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要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必须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要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挑战和复杂局面,都要坚信,我们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一切困难都可以战胜!只要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勇于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协同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就一定能够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实现党的自身建设的新发展,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