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19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了未来1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框架和时间表、路线图,使未来10年的改革有了一个顶层设计的轮廓,全面展示了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治党治军的基本纲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三个方面。
第一,抓住经济改革与全面改革的关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的有机体。当前的经济改革,不是单就经济论经济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第二,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总要求。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随着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主客观条件具备,使我们有条件对市场经济的作用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迈出新的步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也不都是万能的。要各就其位,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第三,抓住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上提出新要求。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同时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毫不动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从多个层面提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改革举措。在功能定位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产权保护上,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在政策待遇上,强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抓住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关系,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次全面深化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是重点之一。关键是理顺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逐步理顺事权关系;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
要形成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第五,抓住城乡关系,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从城镇化到城乡一体化,体现了统筹城乡思路的新跨越。总的思路是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二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其中包括: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六,抓住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开放合作。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七,抓住党的领导与协商民主的关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三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拓展协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
第八,抓住依法治国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改革是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重大措施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第九,抓住反腐败体制机制和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关系,对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进行了重点部署。要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要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明确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规定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体现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规定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第十,抓住经济强国与文化强国的关系,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重大部署。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还要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第十一,抓住满足人民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需求与解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问题的关系,就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提出新举措。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十二,抓住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包括: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
第十三,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生态的关系,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宏伟蓝图需要体制机制的强有力保障。这方面,全会作出两项重要决定。一是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二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方向已明确,蓝图已绘就。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扬帆远航。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