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人民日报》(2013年05月14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与创新至关重要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制度设计建立在对我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上,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制度建设离不开制度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正是遵循这一重要思想,我们党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必须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创新。同时应当看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为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应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生态文明制度等各项具体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科学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比较突出。
制度创新任务依然艰巨。新阶段发展性压力不断增大的矛盾和问题,不仅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涉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也涉及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还涉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面临各种矛盾和压力,政府职能与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垄断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二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相比,我国政治体制还有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环节。三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领域发展相对落后,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集中表现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技术水平低,新技术扩散慢,产品附加值低,并造成对能源资源的浪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重要特征的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迫切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在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建立在粗放型发展方式上的经济发展,会导致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目前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给我国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变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制度创新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方面有很多制度需要在改革中健全和完善。比如,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等。
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积极稳妥进行,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规模还是复杂性都世所罕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与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相适应,与我国的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相适应,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要坚定不移又要循序渐进,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当前, 我国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还不完全匹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需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着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切实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推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应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等,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正。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等。
(执笔:王经西 王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