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嘉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1日
正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是中国在新的历史阶段和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会议,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盛事,而且也将成为中国百姓个人生活的大事记。据新华社在大会开幕当天的统计,截至8日15时,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十八大开幕报道总浏览量超过5.5亿次,而相关专题境外浏览量则突破了8000万。这种热切的关注和期待,这种自发性的参与和讨论,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内在凝聚力和达成改革共识的可能性。
十八大的召开正处于中国改革的攻坚期、改革呼声和诉求的新一轮发酵期,厘清改革方向、破解改革难点,都是民众对十八大的重要期待。而回应这种期待,则是对我们党深度把握中国发展态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考验。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道路的明确、对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要求,以及许多内涵深刻的“新提法”,都再一次提振了民众改革的信心。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下,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十年翻一番的具体指标,并明确强调了“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在中国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日趋拉大、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进入倒计时的背景下,这段话掷地有声。这是对未来社会分配制度基本精神的提炼,也是再次对“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强调和承诺。
与十七大报告相比,“生态文明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单独成章,而且被提升到了“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这是对中国发展态势的适时矫正,说到底,则是对国民福祉的长远考虑。《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一审稿今年8月公布以来,引起了舆论热议并陆续收到了大量意见建议,足见生态问题对普通人生存质量的意义,以及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密切关联度。十八大对生态的重视,是改革中“以人为本”思路的又一体现。
除此之外,“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内容,以及“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等表述,都是提振人心的亮点。这些凝练的句子背后,是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正在进行中的系列改革措施,而它们本身,则是对中国改革方向和改革精神的归纳。仅就改革这个角度观察,十八大报告将目前改革的难点、痛点和诉求点带入了一个更长期的历史视域中审视,在展现改革复杂性的同时,也展现了推进改革的魄力和能力,这无疑增加了中国百姓对改革的信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