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 2011年第18期 罗志军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人人皆可成才、敢为事业用人才等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江苏实际,我们要以推进人才国际化为引领,放眼全球广纳英才,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保证。
一、着眼事业发展,把推进人才国际化放到突出位置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在全球范围加快流动。推进人才国际化,就是要按照国际通行的人力资源规则和惯例,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全面参与国际人才分工和竞争,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全面提升江苏经济国际竞争力,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极为紧迫。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生产、贸易国际化程度呈加快调整的趋势,很多国家和地区为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动,都力图拥有更多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国际化战略,外向型经济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但从总体上说,我们仍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发展处于国际化快速提升期,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实现开放条件下以我为主的又一次经济爬坡,必须加快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加快人才国际化步伐刻不容缓。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江苏“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2010年江苏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全省总体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战略重点,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创新驱动,人才为本。特别是江苏自然资源比较匮乏,惟有人力资源是永不枯竭的资源,惟有人才优势是最可依靠的优势。只有把推进人才国际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我们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争先、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率先、在推动科学发展中领先。
率先建成人才强省,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势在必行。近年来,江苏坚持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继提出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后,又进一步提出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4年来,全省投入50多亿元,资助引进5350人,其中163人入选国家“”,初步走出了一条人才创业、人才支撑、高端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但从总体上看,江苏的人才构成、人才素质、人才开发的国际化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具有全球思维、国际经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紧缺。我们要围绕率先建成人才强省目标,把推进人才国际化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以国际化人才高地建设引领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国际化优势构筑江苏未来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二、坚持统筹推进,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
推进人才国际化,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不仅包括人才培养、人才素质、人才构成要向国际水平提升,也包括人才政策体系、人才开发机制、人才发展环境等与国际接轨,并具有比较优势。为此,必须统筹处理好“四个关系”,实现“四个突破”。
统筹处理好人才国际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关系,在提升人才工作理念上求突破。人才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动力。要进一步强化协调推进的理念,把人才国际化融入经济国际化发展之中,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招才引智,外资外贸外经和外智“四外”齐上,做到相互驱动、协调发展。强化开放融合的理念,加强人才开发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利用国际人才开发优质平台,在全球范围吸引各类人才资源。强化以用为本的理念,以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为核心,为各类人才开辟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以人才国际化优先发展,引领经济国际化又好又快发展。
统筹处理好国内与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开发的关系,在推动人才素质国际化上求突破。把提高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作为推进人才国际化的长久之计,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强与境外高校、科研和培训机构合作,以教育培训的国际化推动人才国际化。把大力引进作为推进人才国际化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聚天下英才、融全球智力,提升江苏人才国际化的整体水平。
统筹处理好党政人才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的关系,在促进人才构成国际化上求突破。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人才,建设一支眼界宽善谋大势、思路宽善于创新、胸襟宽善聚人心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按照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培养和引进一批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开拓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按照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培养和引进一批站在国际前沿、引领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形成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共同推进“两个率先”。
统筹处理好政策创新与国际接轨的关系,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求突破。以全球视野把握人才国际化内在要求,加快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在人才流动、人才素质、人才价值、人才使用等方面,形成符合国际惯例、具有江苏特色的人才资源开发模式。营造有利于国际化人才创新创业的法治环境、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培育有利于国际化人才发展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土壤,使各类人才在江苏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使江苏成为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三、立足世界前沿,努力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
江苏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人才强省;到2020年,把江苏建成优秀人才集聚高地,人才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人才观,以更宽视野、更高境界、更大气魄广开进贤之路,为各方面优秀人才施展才华、脱颖而出开辟广阔渠道,加快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更高水平培养人才的国际化素质。全面的人才国际化必须依靠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实施党政人才能力提升计划、海外培训计划,特别要抓紧培养造就大批忠于党忠于人民、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知识的青年英才。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达到国际前沿的重点学科,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江苏合作办学,推进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共同培养国际化人才。实施江苏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到2020年在校本科生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达到4%以上。在国外知名高校、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国际化培训。深入推进“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家。以区域、行业人才工程为支撑,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到2020年培养1000名在国内外科技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更宽领域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参与人才国际竞争,把引进海外智力作为提高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争取到2015年从世界范围引进100个能够突破核心技术、引领学科发展的创新团队,2000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水平的领军人才,资助引进2000名博士到企业创新创业。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努力引进一些海内外大师级人才,选聘一批国际高端人才担任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办好每年一次的“中国江苏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人才、项目、技术交流平台。统筹推进区域、行业引才计划,在全省形成竞相揽才、有序引才的生动局面。
更高层次构筑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事业平台。坚持以发展的事业感召人才,把“两个率先”作为引领各类人才开拓创新的一面旗帜。以优质的平台集聚人才,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境外教育、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基地,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到江苏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鼓励我省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高标准建设“沿江留学人员创业带”,逐步扩大“人才特区”试点范围,建设一批机制灵活、功能齐全的创新创业孵化器,集聚国际化人才。以良好的服务用好人才,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为人才服务就是为科学发展服务的理念,努力当好“后勤部长”,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最大化支持。
更大力度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发展体制和环境的竞争。要进一步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敢为事业用人才,使各类人才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研究制定推进人才国际化的政策意见,健全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流动、配置、使用、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实行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确保海内外人才“来去自由”,在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和政府奖励等方面享受国民同等待遇。研究制定国际人才薪酬政策,实行灵活的薪金制度,提高特殊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争取3年内实现与港澳地区职业资格互认,5年内与部分国家部分职业资格互认。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形成开放多元、诚信守法的文化氛围,使一切人才的知识、技术、智力和创新活动都能在江苏大地上竞相迸发,汇聚成建设美好江苏的强大动力。
(作者:中共江苏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