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工程

    发布时间:2011-02-17 点击次数:
            贾庆林   《求是》   2011年第4期
     
            党的十七大在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重要一章,提出了全面的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状况的总和。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理念,摒弃了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必然选择。结合近几年在各地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我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抓好以下几项重大工程。
     
      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目前,我国生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全国有荒漠化土地面积39.54亿亩,影响到4亿人口的生产生活;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不少城市人口基本生活用水难以得到保证;全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每年都有近4亿亩农田受到不同灾害的影响,生态问题确实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是保护改善生态的重大措施之一。我国有43亿亩林地,还有3亿亩可治理的沙地。森林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滞尘等六项生态服务功能。森林是大地之衣,没有植被遮蔽的土地必然是有雨则泥沙俱下,遇风则沙尘肆虐。森林对减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及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方面测定,在年降雨量300—400毫米的地方,有林地的土壤冲刷量仅为60公斤/公顷,而裸地则高达6750公斤/公顷,两者之比是1∶110。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就是森林的碳汇功能。每增加1立方米的森林蓄积量,就相当于固定了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可见森林对净化空气、减缓温室效应有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中国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是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应当看到,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付出艰巨的努力。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现在到2020年正好还有十年时间。我们要紧急行动起来,抓住这宝贵的时机,科学规划,尽快实施一批重大的植树造林工程。
     
      森林不仅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2009年,我国林业总产值达1.58万亿元,还带动森林旅游业产值1500亿元,带动林区其他社会产值4000亿元以上。
     
      另外,竹子在我国分布很广,竹子的碳汇功能比树木还要高,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我在浙江省安吉县亲眼看到浙江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就。在那里一根竹子从竹根、竹竿、竹叶甚至到竹粉末都可以得到全部利用,一根价值15元左右的原始竹子,经过全产业链精深开发,平均附加值达60多元,2009年全县竹产业总值达112亿元,平均为农民增收6500元。可以说是一根翠竹催生一个产业、撑起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那里的茫茫竹海还成了多部著名电影的拍摄场景。
     
      二、保护和发展草原、湿地
     
      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地有60亿亩,其中北方50亿亩,南方10亿亩。解决草原保护利用和生态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发展人工种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一位院士认为,草原的第一功能就是生态功能,一亩人工草地的生产力相当于10—20亩天然草地。如果大力推广人工草地,实施舍饲圈养就可以使90%以上的天然草地得以完全退牧,不出三五年其生态功能便可得到全面恢复。我在湖南考察过,一亩人工草地每年能产几吨牧草,而天然草地只产几十公斤。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面积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江苏两个省面积的总和。伊敏河全长3000公里,从不断流,如能在两岸发展人工草场,就可以承担现在绝大部分草地的畜载量,使大部分草原完全退牧。锡林郭勒盟在10%的土地上打井种植人工牧草,既解决了畜牧业的问题,又很好地发挥了90%天然牧场的生态功能。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也经历过曲折的发展过程。过去,阿尔卑斯山的居民砍光用尽枞树林、毁掉高山畜牧业的根基,以至出现部分地区山泉枯竭、山洪暴发的情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阿尔卑斯山一律不准放牧,把牲畜都迁移到平原上来,大力发展平原现代农业和以人工饲草为基础的现代化养畜业。现在,阿尔卑斯山已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内蒙古13亿亩草原完全可以走这样的发展路子。我在宁夏调研时看到,宁夏已率先在全国以省为单位实行全境封育禁牧,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5万亩,有效扭转了南部山区一些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局面,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有近6亿亩湿地,湿地的碳汇功能、蓄水功能以及其他生态功能都非常重要。从生态服务价值来看,如果说森林是地球之肺,那么湿地便是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过去,我国乃至于世界上不少湿地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近几年许多地方都提高了保护湿地的自觉性。例如,北京市在延庆县的一大片湿地就保护得很好,北京市还决定从延庆到官厅水库这一线要建设连片的大型湿地。杭州市与西湖毗邻的西溪湿地面积11平方公里,经过精心整治、保护性开发,不仅成为旅游的精品,还对全市的气候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当年红军长征所经过的草地就是四川松潘的若尔盖湿地,面积1800平方公里,这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地之一。在“文革”期间,由于过度开垦遭到了严重破坏。虽然至今尚未完全恢复,但已成立了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水草丰茂,栖息着各种野生动物。希望各地方对湿地的保护和建设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切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海洋系统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十分重大,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威力巨大无比。我国是海洋大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超过1平方公里的沿海岛屿有6500多个。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保护和建设好海洋生态环境,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保卫海洋国土、维护海洋权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发展海洋经济作了专门的论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海洋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200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3196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270万人。2001—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以年均16.3%的速度增长,远高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我们要切实增强海洋意识,拓宽海洋经济发展思路,科学开发海洋资源,积极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海洋产业,使我国尽快进入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行列。
     
      海洋还有极为重要的碳汇功能,海洋吸收和释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变化是影响温室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当前人类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大致300亿吨,其中75亿吨被森林、草原、湿地等陆域生态系统吸收,大约75亿吨被海洋生态系统吸收,其他150亿吨成为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海洋植物具有极强的碳捕获能力,每生产1吨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固碳量达到0.3吨,折合二氧化碳当量为1.1吨。要充分发挥海洋的碳汇功能,加强海洋碳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力发展以浅近海贝藻养殖为主的碳汇渔业,开展滨海湿地固碳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高海洋的碳固定和碳中和能力。
     
      在加快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更要注意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形势相当严峻。近岸受污染海域达15万平方公里左右,87%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某些水域富氧化严重,赤潮频繁发生。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力度,积极调整沿海产业布局,严格控制海域和陆域的污染源,全面开展海洋资源与生态修复工作。要在科学探海、用海、治海、管海、养海上全面下功夫,探测摸清我国海域的海洋水文、环境、生态、资源分布与变化特征,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强大的“蓝色生态屏障”。
     
      四、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
     
      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是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关键环节。目前,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从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到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支持鼓励的政策和举措。从我国来说,以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我国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发展道路。为此,在低碳技术方面必须有重大突破,而且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努力推广应用,使能源、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使用。
     
      要把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产业作为重要突破口,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比重。近几年,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发展非常迅猛。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制造、生产环节发展很快,遍地开花,而基础研究和终端应用明显滞后。研发领域投入不足,核心技术严重匮乏。例如风电制造中的齿轮箱、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还大量依靠进口,光伏电池中的三氯氢硅还原法的关键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外大企业手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都面临着成本过高的问题,必须从技术上有重大突破,才能被市场所接受,长期依赖财政补贴是没有生命力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电能的储存和通过智能电网的开发并入电网等方面也都有很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大力发展沼气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而且简便易行。人粪便、牲畜粪便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释放甲烷,每吨甲烷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相当于21吨二氧化碳。如果把这些东西转化为沼气,既净化环境,又充分利用了生物质能源,方便了群众生活。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使能源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这几年,各地方和各个领域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都取得许多新的成果。例如我在内蒙古自治区看到的一个企业,就形成了“煤——煤矸石发电——精制盐——离子膜烧碱——聚氯乙烯——工业废渣制水泥”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到吃干榨净,资源充分利用。在农业生产领域,也有许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案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要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里要解决好几个重要问题:一是强化技术创新,以先进高效的技术取代传统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里,我还想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业。有了绿色制造,才能制造绿色。二是在节能减排工作上要严格依照法律来治理。对那些只图经济效益、对环保法等法律置若罔闻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予以严惩。三是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四是在管理上要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全完善对干部政绩和企业业绩的评价考核制度,以及公平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五是各地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时,务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工程,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的各项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行动。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生态伦理道德,推行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和自觉行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的那样,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并为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