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发布时间:2009-11-13 点击次数:

                                                       夏兴有 人民日报 (2009年11月13日07版)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西方社会近现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具有标志意义的思想潮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和变化趋势。科学认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内涵及其特征,可以更好地批判吸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合理因素,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什么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目前,对于什么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都不是独立的思想流派。现代性同启蒙运动的兴起相联系,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相伴随。它推崇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推崇知识和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文艺复兴以后,现代性逐渐成为西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潮流的主轴,几乎贯穿于所有社会制度、组织架构和发展政策中,成为主导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价值趋向和思维范式。它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制度效能、资本效能、科技效能和人的效能。
     
      但是,由于现代性一开始就依附于资本主义制度,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因利益取向不同,对文化发展的要求也不同,必然对现代性进行不同角度的解释与操作,从而使它呈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性在发展轨迹和方向上带有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暴露出“理性过度膨胀”、“社会畸形发展”等弊端,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能源等问题接踵而来。因而,现代性从一诞生,就遭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批判。
     
      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性的一系列问题成为西方社会自我反思的主题之一。在这种反思中,逐渐形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所谓后现代性,是指以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问题为出发点,倡导异于现代性的新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思潮,其主要特征是反本质主义、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后现代性反映了一部分西方知识分子对当代资本主义秩序的强烈不满,对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指责,对这种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生态灾难和人情冷漠的深重忧虑,对资本主义文化基础可靠性的深度怀疑。
     
      从积极意义上讲,后现代性的出现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弊病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有助于人们全面看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它的批判精神、反思精神对资本主义的畸形发展起到了一定约束作用,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不过,由于后现代性否定建构任何确定的真理、价值、意义及方法,没有提供任何恰当的、能够超越现代性的替代性方案,因而它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对资本主义文化历史与社会现实的有效整合。后现代性所极力推崇的非中心主义、非理性主义和非本质主义,往往把人们的精神世界导向空虚与困惑,甚至逐渐异变为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后现代性具有什么样的关联
     
      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不可避免地要和现代性“遭遇”。马克思主义既包含着对现代性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认同,也包含着对其依附于资本主义制度而产生的诸多现代性问题的批判、反思与重新建构。对于现代性,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其在推动人类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历史合理性;另一方面,认为资本主义现代性是一种“暂时的必然性”,“这种颠倒的过程不过是历史的必然性,不过是从一定的历史出发点或基础出发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但决不是生产的某种绝对必然性,倒是一种暂时的必然性。”这种认识,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的合理性,也确立了它与资本主义现代性相区别的理论基点。
     
      马克思主义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层批判,科学地预见现代性问题,提出了通过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性改造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基本主张。而这,恰恰也为20世纪以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及其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解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由上可见,单就对现代性的关注和对资本主义现代性问题的批判而言,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也正因为如此,哈贝马斯、德里达、福柯、杰姆逊等后现代主义者都公开承认从马克思那里获得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启示。
     
      但是,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性之间又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从批判视野看,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是一种总体性批判,它注重对资本主义宏观状况进行批判;而后现代性则注重对资本主义微观领域的剖析。从批判目的看,马克思主义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批判,是一种“异质性”批判,是从根本上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而后现代性局限于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超越”,是一种“同质性”批判,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化”延续。从批判取向看,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是诉诸实践的批判;而后现代性的批判往往局限于语言层面上“解构”,热衷于“话语游戏”和“思维操作”。从批判方法看,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是“辩证历史的辩证批判”,既充分肯定现代性的巨大成就,又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灾难;而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正效应则采取了回避态度,呈现出历史虚无主义的立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追求、科学的批判方法,是后现代性不能比拟的。
     
           今天,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已成为当代各种问题研究与争论的重要话语背景。我们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正确认识、回答和解决现代性问题,批判地吸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蕴涵的科学合理因素,为我所用,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夏兴有:国防大学教育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