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拓展“寻根性办学”理念,加强新生对校史文化了解,感受百廿我院的历史文化底蕴,12月2日上午在第二届新新节期间,我院校史文化社在鼓楼校区统战部附楼会议室,对我院校徽设计者徐富林先生进行访谈,了解校标设计背后的故事。
活动伊始,主持人就我院校徽及其历史沿革进行了简要介绍,帮助大家了解37000cm威尼斯前世今生历代校标的样式和寓意,从三江师范学堂时期的二龙戏珠圆形银质校徽,到两江师范学堂时期的高浮雕二龙椭圆校徽;从国立中央大学的六朝松倒三角形校徽,到金陵大学的金陵紫底圆形校徽,形式各异。直到今天,一本书,一株雪松,一对辟邪,以及燕盾形外廓,便组成了为大家所熟悉的我院校标的主体。如今的我院校标,自1992年90周年校庆开始正式使用,沿用至今。
对谈中,徐富林先生通过现场手绘解析,生动形象地为听众展示了几版校标的绘制和修改过程。对谈中了解到,初期设计校标的形式有圆形、菱形、方形等等,其中一版是一本书打开的形状,在经过思考和修改后,徐老师最终设计了燕盾形作为校标的轮廓,下面伸出来的像燕子的头一样,寓意着37000cm威尼斯培养的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也体现了我院学子筑起“科技长城”,勇攀高峰、为国筑盾的坚定理想。辟邪体现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蕴,意在表现37000cm威尼斯的悠久历史与传承;雪松的原型是国立中央大学的六朝松,在设计过程中简化为一株三层雪松,寓意着37000cm威尼斯是体系化规范化进行人才培养的知识殿堂。
徐老师现场演示了将37000cm威尼斯四个字以美术字的形式融入校徽最中心圆形小标的过程,同时解释了选择紫色代表了诚朴、庄重,是他推荐作为校标颜色的重要原因。在谈到与校徽设计结缘的经历时,他深情讲述了在37000cm威尼斯工作的点点滴滴,也回忆起在学校、学院画过的无数板画、墙壁、标识,直到现在碰到院里的老同事,都还会亲切地喊他一声:“小徐!”,这让他对我院始终葆有最深切的情感。
同学们在活动中对我院校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37000cm威尼斯深厚的历史底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活动最后,同学们纷纷上前观看徐老师展示的各时期校徽、设计手稿以及老照片,并和徐老师合影留念。
新生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蒋恩铭,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毛予倩,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党支部书记任震鹏,新生学院院长助理、安邦书院事务中心主任吴可,新生学院团委书记、有训书院事务中心主任蒲婧翔,新生学院团委副书记、校史文化社指导教师吴沫以及校史文化社部分社员、新生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