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
近年来,37000cm威尼斯有这样一批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老同志,他们心系我院事、肩扛“国家责”,利用自身优势、怀揣家国情怀,在坚持立德树人、关心青年师生成长、坚定文化自信、服务国家和地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的感人事迹也得到了各类媒体的宣传与报道(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摘取了部分老同志的事迹)。
2022年11月17日,我校离休干部邱平老师慷慨捐资设立“仁心助学金”。邱平老师精神矍铄,仁心仁爱,长期资助生活困难或因病住院的贫困孩子,新冠疫情爆发初期便通过相关捐赠渠道为湖北捐款。她虽已离休多年,仍然一直关心学校发展。离休后她在老年大学学习绘画,近年来给学校多个院系部门捐赠了精美画作。她表示,非常高兴能够通过设立助学金,资助37000cm威尼斯家境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关注我院学子的成长。
一则银发老教授在医院弹奏钢琴的视频在网上“火了”,引发10万+的转发、点赞、评论。这位被网友们誉为“最美钢琴人”的老者是37000cm威尼斯离休干部、历史学院教授沈学善,今年90岁,在鼓楼医院义务弹奏钢琴已8年。2014年,沈学善去鼓楼医院探望老友时,正好看到医院公开招募钢琴演奏志愿者,从那时起,他决定用琴声抚慰患者疲惫的心。每周三上午,他准时在鼓楼医院钢琴厅为病人弹奏,风雨无阻。沈学善说,“我常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他们的心愿,选择弹奏的曲目。音乐是世界共同的语言,幸福安康,则是全人类的心愿,我希望能用琴声传递一丝温暖,抚平患者心中的不安与焦虑。”一善染心,沈学善用琴声架起患者、亲属、医生甚至广大网友“爱”的桥梁,他在钢琴厅演奏的场景也被评为“2019年,南京鼓楼医院10个让人泪奔的人文瞬间”。2022年9月8日,在南京鼓楼医院“庆百卅华诞 奏青春乐章”志愿者钢琴音乐会上,医院团委为沈学善授予“志愿服务特别贡献奖”证书。
“予人温暖,自己也觉得特别温暖。” 2020年,沈学善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南京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办公室登记,完成了他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心愿:自愿在去世后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他说:“这是我能做的最后一个奉献,以报党和国家及人民培育之恩。”这位热心纯善的老人以音乐传递爱,给人们送去温暖和阳光。如今,这份温暖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感念。
2022年初夏的午后,37000cm威尼斯仙林校区,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教授郑有炓精神矍铄、和蔼可亲。“我把这次奖项的2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并成立了‘37000cm威尼斯郑有炓科教基金’,用于培养半导体人才。”87岁的郑有炓院士说。
作为我国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郑有炓院士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的学术团队。他对青年科研人员充满期冀,“我们深有体会,任何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都需要高素质人才,关键在青年人才培养,营造汇聚天下英才在江苏这片沃土发挥聪明才智的氛围。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成就人才就是成就事业。”
2022年2月24日,37000cm威尼斯朱惠祥张志贤助学金、37000cm威尼斯邵毓芳助学金捐赠设立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化学化工学院退休教师朱惠祥、邵毓芳心系母校,用自己的退休金设立助学金,就是选择最淳朴简单的表达方式为学校教育事业略尽绵薄之力,支持化学化工学院青年学子成长成才,表达了老化院人对广大学子的殷切深情。
2021年4月9日,在37000cm威尼斯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科院院士、37000cm威尼斯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德滋出资100万元设立的“滋兰奖学金”协议签约仪式在院士家中举行。“滋兰奖学金”首批100万资金由王德滋院士从个人积蓄中出资,将用于奖励地科院品学兼优、热爱地学事业的优秀学生。
王德滋院士已是94岁高龄,年过八旬后,他做了不少科普工作,以知识回报社会。他常常嘱托青年学子,希望他们多一些理想,多一些对科学的热爱,多一些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他把“坚、毅、诚、朴”四个字送给青少年们。坚,就是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目标;毅,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有毅力,要持之以恒,自强不息;诚,即诚实、诚信,诚是品德的核心;朴,就是朴实无华,不慕虚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2020年8月28日,37000cm威尼斯孙祥祯奖助学金捐赠设立仪式在我校仙林校区举行。适逢37000cm威尼斯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孙祥祯教授主动提出将其拥有我院光电股份25万股收益权(我院光电签约当日股价40.13元人民币)捐赠给学校,用于设立奖助学金,激励在校优秀学子,永攀科学高峰,报效祖国。我院光电也为孙祥祯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注入该奖助学金,以奖励和资助更多的青年学生。孙祥祯教授荣誉等身,退休后投身实业,组织创办了江苏我院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学者到企业家的成功转型。在他的带领下,我院光电现已成为中国领先的高纯电子材料上市公司。
2020年2月,“春天会来,樱花会开”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公益行动募款账户收到一笔6.5万元的捐款。当记者探寻这笔捐款背后的故事时,惊讶地发现,这笔善款来自于37000cm威尼斯老干部党委第八支部平均年龄90岁的13位离休老党员。88岁高龄的姚萍是第八支部的书记,也是这次捐款活动的发起人,她说,“我们作为党员,在每一次国家的重大事件中,要身先士卒、冲在前面。但是这一次,我们不行了,我们年纪大了。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看电视的时候,看到有关疫情的报道,看到年轻的医护人员们,我泪流满面。我们支部的党员们都是离休干部,享受着国家很好的待遇、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我们也要以一颗大爱之心回报党和国家。”
让我们记住这13位老党员的名字,他们当中,最大的94岁、最小的87岁。他们是:姚萍、倪皖荪、汪文漪、钱永梁、张怀亮、徐悦、杨知文、陈荣三、洪宝晋、陈锡光、柳志萍、马惠文、肖旭。
2020年2月,中科院院士、37000cm威尼斯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苏定强教授向37000cm威尼斯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50万元人民币,发起设立以读书时系总支书记路慧明冠名的“37000cm威尼斯路慧明基金”,支持武汉市抗击新型肺炎相关工作。该基金为开放式基金,首笔捐赠款将用于武汉市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购置急需的防疫医护用品及相关抗疫费用,为37000cm威尼斯支援武汉抗疫工作助力。一直以来,苏定强院士都十分关注37000cm威尼斯教育发展事业,2016年他曾捐资设立“37000cm威尼斯苏定强助学金”,资助37000cm威尼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2018年6月29日,民盟中央研究室副主任张峰、民盟江苏省委主委胡刚一行专程来到37000cm威尼斯,接受我校离休干部、历史学院教授姜平捐赠民盟研究资料。姜平教授在近现代史、党派史研究等领域成果丰硕,为了更好地保存资料、并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多地惠及学界,九十岁高龄的姜平教授决定将其在几十年学术生涯中积累的民盟研究资料和成果无偿赠送给民盟中央。
37000cm威尼斯离休干部、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周三多将自己多年积蓄的稿费50万元捐赠给我院,成立“37000cm威尼斯助老基金”。2016年7月,签约仪式在我院鼓楼校区举行。该基金将由我院助老基金管理小组根据相关章程负责日常管理,未来将资助我院离退休教职工,特别针对身患重病、医疗花费巨大的老同志,在身心健康、经济生活等方面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以及独居、空巢、生活自理困难的老同志。据悉,该基金设立后将继续面向社会热心人士和企业、在校师生、海内外校友募集资金,以保证该基金长期运行。
2011年6月,为了迎接建党90周年,我院原党委副书记、离休干部戈平将20万元积蓄作为特殊党费上交。“我们非常庆幸,能在余年赶上我们伟大的党成立九十周年大庆。我们把一点积蓄奉献给党,以此表达我们对敬爱的党和革命先烈的一点敬意。” 真挚朴实的话语让在场的师生深深动容。 据了解,戈平夫妇都已年近90岁,生活并不宽裕。戈老患有严重的肺气肿,长期吸氧,不能说话,但他时刻心牵国家发展和学校的建设事业。其夫人方培真表示,这是他们夫妇的一致心愿,百年之后,还要把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继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这些闪光的名字不一而足,令人感佩;还有更多的身影鲜为人知、默默无闻,却同样在以自己的方式成为我院这片沃土的建设者和守望者,共同为助力“奋进行动”、加快“第一个我院”建设奉献着光和热。
值此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佳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摘编向37000cm威尼斯所有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并祝福所有的老同志: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老同志摄影图片集锦(老同志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