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立鹤博士在线给我们带来了《多模态范式与后疫情时代的外语教学》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37000cm威尼斯120周年校庆“人文讲坛”、“人文社科高端讲座”的活动之一,由大外部黄燕教授主持。
当前,全球已进入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持续影响期,教育是受疫情影响最深的领域之一,外语教学呈现出了新的形态与方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关系、教育形态与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带来的变革,黄博士提出多模态范式,为外语教学创新提供了主体性、系统性、动态性、协同性等方面的思维启示。探究如何调用多种感官模态,贴近语言学习的亲历过程,提升学习效率,是多模态范式带来的创新启示。
同时,本次疫情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提示教育工作者要在外语教学中承担起超越语言本体教学的育人责任,结合世界与中国的重大事件与时间节点进行外语教学内容的多模态设计,在实践中构建多元能力教学框架,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关切与责任,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从视角和方法来看,外语教学作为鲜活的社会活动,可从主体、活动、系统三个建模视角出发,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互动分析、多模态语料库研究、多模态认知研究、多模态教学技术研发等具体路径与方法,进行教学创新与科学研究。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将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认知关联起来;提升教师自身的多元能力以及信息素养;(3)重视从多维度、跨学科的视角对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创新教育形态,优化外语教学系统。
黄立鹤博士是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秘书长、同济大学语言学与多模态符号学研究所副所长、同济大学•科大讯飞脑智同飞联合研究中心课题组负责人、德国洪堡学者,兼任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语文学会理事,以及国家语委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语教材课程思政建设与评审专家、同济大学教材建设专家。迄今在国际SSCI、SCI、ESCI及国内CSSCI、北大中文核心等检索期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4部、文集3部、教材2部、译著1部,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发表文章及撰写决策咨询报告15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民论坛网、学习强国等转载。
在线参加讲座的人数达到500上限,引发了与会同仁和学生的广泛兴趣,大家积极向两位专家请教,讲座在热烈而温馨的气氛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