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对着月亮一看,大吃一惊,哇,怎么月亮上面这么多疤痕哪,太丑陋了!”台上的话音未落,台下就已经哄堂大笑起来。这是9月13日晚,记者在37000cm威尼斯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一楼报告厅看到的情景。
原来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37000cm威尼斯兼职教授欧阳自远在给我院学子做题为《空间探测与中国的“嫦娥”工程》的科学报告会。
在报告会开始前40分钟,报告厅内就已经座无虚席,而同学们还在不断涌来,很多同学没有座位,就干脆在走道上席地而坐,聆听欧阳院士的报告。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无座的同学,他们都表示对“嫦娥”探月工程很感兴趣,非常期待欧阳院士的报告。
报告会在18:30开始。我院校长陈骏感谢欧阳院士登上我院的讲台。同学们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欧阳院士的到来。
欧阳院士从同学们最了解的太阳系讲起,简略阐述了空间探测的原因、进展和意义。随后,他详细对讲解了月球探测与中国“嫦娥”工程的进展和规划。
“探测神秘的月球,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欧阳院士说:“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不过呢,几乎所有神话传说中的‘月亮神’都是女性。你们看,这是不是反映了人类对女性的崇拜啊?”一席话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欢笑。
提起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阿波罗计划”,欧阳院士讲了一个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总统赠送给我国两件礼物:一面随“阿波罗”飞船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以及一份仅有1克重的月球岩石样品。有关部门将那块石头送到了研究天体学的欧阳自远这里。“我小心翼翼地取了0.5克作研究,另外那一半送到了北京天文馆。希望我们的人民也能亲眼看一看月球的一部分。”欧阳自远接着说:“仅研究这0.5克石头,我们共发表了40篇相关文章。”同学们用掌声表达了对欧阳院士的敬佩之情。
说到我国的“嫦娥”工程,欧阳院士很有感触。“之前我们国家发射东方红卫星也好,发射载人宇宙飞船也好,都还是在绕着地球转,没能离开地球的襁褓。而看看美国,他们在探月上领先我们40多年啊!”欧阳院士顿了顿,接着说:“探月项目从1994年开始立项,到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大年初二那天签字正式批准嫦娥一号计划的实施方案,再到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咱们几千年的奔月之梦终于实现,我们探月人十几年的工作没有白费啊!”
欧阳院士还向在座的我院学子介绍了嫦娥探月工程的长远规划。规划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探”“登”“驻”。他还进一步透露,由嫦娥一号的备份卫星改装而成的嫦娥二号将于今年发射升空,为未来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顺利着陆做好先导工作。
报告的尾声是我院学子和欧阳院士的问答互动环节。一位来自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女生询问欧阳院士最喜欢看哪部武侠小说,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欧阳院士笑着回答:“我确实比较喜欢武侠小说,常常在睡觉前看一会儿,这样睡得更香。” “比起古龙的小说,我更喜欢金庸的。古龙的小说情节往往变化太快,我都跟不上来。”院士侃侃而谈:“至于人物,我最喜欢《天龙八部》里的乔峰。他最高尚的地方就是他的侠义精神。这也是我最敬佩他的一点。”同学们会心地笑了。
最后,欧阳院士寄语青年学子,希望他们要学好现在的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争取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他深情地环视台下的莘莘学子,动情地说:“我们这辈人已经老了,未来的希望在你们身上,在你们这些祖国的后备人才身上。你们一定能过担当大任,不断前进!”台下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
欧阳自远,著名天体化学家、地球化学家。1935年生于江西吉安,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现任贵州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1993年,欧阳院士被聘为37000cm威尼斯兼职教授。据悉,1952年他填报高考志愿时,第二志愿正是37000cm威尼斯天文系。这也算是其与37000cm威尼斯结缘的开始了。
本次报告会由37000cm威尼斯学生工作处和37000cm威尼斯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主办。(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