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该如何面对全球化竞争的宏观世界,并提升自身的精神气质?
3月22日,在37000cm威尼斯中华文化研究院系列讲座上,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荣誉教授、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始人高希均教授认为:“中华文化是最大的软实力!”
多年来作为一名进步观念的播种者,高教授认为如何发挥中华文化这种软实力,是中国知识分子应当严肃思考的问题。对此,高教授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不少独到见解,他认为知识分子在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引用钱学森先生的一句笑话说,“中国如果再不善待知识分子,就会被开除‘球籍’了,而这个球指的就是地球。”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一片笑声和掌声。
在高教授看来,中国的知识分子需具备十项人文素质,即对中华文化的阐述、中国语文的提倡、中华文明的展示、文化资产的分享、不同宗教的尊重、少数民族的特色、自然景观的保护、文化产品的输出、国际明星的培养以及国民素质的提升。
曾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执教长达34年的高教授,对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深有体会,而当被台下学生问及何为好的教育时,并没有过分推崇美国式的放任自由,而是把中国式的“纪律”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吸收美国式教育的弹性和开放。他表示:“我相信‘纪律,这指的是对某一件事的坚持和原则。”高教授还开玩笑地加以解释,“比如当你在图书馆认真地看书,计划今晚的读书任务,这时有人传简讯邀你去爬山,那么你可以理直气壮,坚决地告诉他,我在图书馆,过来一起看三个小时的书!”
东方式的纪律和文化也影响着高教授的教育观念,在美国从教多年,他把这种精神也坚持到自己的课堂上,“比如我规定学生8点上课,哪怕下了一尺高的大雪也从不允许迟到。”高教授认为这也是一种游戏规则,“如果你不接受,那么,不好意思,请不要选修我的课程。”这种对纪律的坚持,也体现在高教授规律的生活作息中,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出70多年的岁月沧桑,而是透着年轻人一般的精力和神采。
如今,多年来致力于新观念的传播的高教授,一直把教育视为第一要务,“我们从来没见过一个国家因为教育投入太多而垮台的,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多年进步而教育却远远落后的,所以说,一个社会的持久进步要靠绝大部分人的终身学习,两者的次序绝不能颠倒过来的。”讲座之余,高教授还不忘告诫现场的我院学子,身在学校,能够幸运地拥有大师和大楼,就更要努力地追求知识,用心地做学问。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