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我校新闻传播学院青年教师吴志远博士的学术专著《超越主体主义:反思20世纪传播学的哲学源流》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传播学的学科史前史为研究入口,从主体主义哲学的视域对20世纪传播学的学科建构和发展作了深入分析。
该书共分八章,不同于一般传播学学科史的理论分析介绍,该书首先从“传播是一个现代性建构的命题”出发,对20世纪传播学的学科发展困境作了系统梳理和回顾。作者认为,作为附庸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传播学从诞生以来就打上了主体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烙印。由于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导致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流派崇尚实证主义、功能主义和技术理性。由此也带来了传播学问题域和方法论的诸多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为理性主义使传播学的问题域陷入局限;科学主义则成为早期传播学研究的一种修辞术,随着学术工业的发展,唯科学主义更是使传播学的发展走向学术生产的误区。主体主义认识论所导致的问题,也使得传播学的理论和流派陷入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分道扬镳的学科分化。虽然自20世纪后期开始,以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学者们开始尝试另辟蹊径,试图打破传播学研究的窠臼,但从总体上看,主体主义认识论脉络依然笼罩当今传播学,使得传播学的理论、范式和方法难有突破。
作者进一步梳理了近年来传播学正在尝试的新研究路径,如重新反思主体主义的技术哲学观,回归对技术的现代性反思,与20世纪后期兴起的技术哲学作对话。以媒介为研究的入射角,重新反思媒介之于传播学的重要意义,反思传播学如何解放和界定学科边界。从时间回到空间的研究思路,也是当代传播学试图对西方客观主义和普遍主义的一种反思。而随着数字化生存、人工智能的崛起,后人类主义的一系列命题也让传播学长期忽视的身体问题重归学术视野。作者认为,自胡塞尔对西方主体主义的批判开始,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西方现象学的研究反思,可以作为当代传播学研究超越主体主义认识论的一种有益尝试。
从学术价值看,作者勇于提出问题,从传播学的哲学源流入手,大胆进行了问题的还原和分析。本书作者对西方传播学所建构的“交流的无奈”问题进行了学科史意义上的对话,认为传播学作为“人学”,应当批判反思主体主义认识论建构的西方传播学。从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要超越西方主体主义认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亟待重新发现东方认识论的现代价值。作者认为,传播学本土化研究既不能走“国学化”的路径,也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问题,而要在反思主客二元对立的局限上,发展超越主体主义的中国传播学学科脉络和理论地图。
本书在完成过程中,相关章节已在《国际新闻界》、《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当代传播》等期刊发表,相关文章同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围绕本书举行的主题分享沙龙《从“二元论”到媒介现象学——传播学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引起了来自复旦大学、37000cm威尼斯、安徽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学者的积极讨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