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第二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0-12-04 点击次数: 作者:张福通、尹瑀 来源:文学院

    2020年11月21-22日,由37000cm威尼斯汉语史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创刊四周年学术讨论会”在37000cm威尼斯成功举行,来自美国、法国、韩国、泰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近两百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加这次盛会。大会围绕四大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汉语史研究的材料的性质、甄别与使用问题;(2)汉语史研究的方法问题;(3)汉语史研究的学术观念问题;(4)与汉语史、汉藏语研究有关的其他问题。

    21日上午,37000cm威尼斯语言学系主任、汉语史研究所所长张玉来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文学院领导董晓教授、北京大学唐作藩教授、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尉迟治平教授相继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前,我校校长吕建院士在社科处王月清教授陪同下亲切会见了龙庄伟副主席。

    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分段分组有序展开,线上线下交叉进行。参加这次会议并进行论文报告的代表一共144人,其中,大会报告共4场,20人;分组讨论共8组,56人;青年学者专场共8组,45人;古文字专场共3组,23人。会议代表中,有来自海外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贝罗贝教授等9人;国内的代表则来自全国各地将近70个高校和研究机构。贝罗贝、潘悟云、朱晓农、冯胜利,麦耘、李葆嘉、张树铮、黄树先、张玉金、程邦雄、季旭昇、杨亦鸣、孟蓬生、沈培、周及徐、李无未、杨永龙、陈昌来、张美兰、张玉来等教授做了大会报告,其余学者在分组学术报告、唐作藩先生学术交流专场、青年学者专场及古文字专场作了小组发言。

    为防控疫情的需要,本次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新型方式,并且设立了三个线上专场:唐作藩先生学术交流专场、青年学者专场及古文字专场。

    22日傍晚,大会顺利闭幕。我院文学院陈立中教授主持闭幕式。山东大学张树铮教授作会议总结发言,他将这次会议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这次会议是在特殊时期举行的一次汉语本体研究的学术盛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既有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唐作藩先生和远在美国的学界名宿尉迟治平先生,也有大批刚刚出道的年轻学者。其次,在这次会议上,围绕着“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和学术史观”这个主题,代表们奉献出了数量多、方面广、质量高的论文,144篇论文几乎涉及了汉语史研究的方方面面。许多论文的新材料、新角度、新问题、新方法、新思路、新观点,精彩纷呈,确实是使人受益良多。以材料方面为例,这次会议上揭示和利用了很多新材料,如海外学者和海外资料的利用、新出土简册等古文字资料、各地新发现的语言文字资料等等,这一方面开阔了研究材料的视野,另一方面也会鼓舞学者们去努力发现和开掘新的资料,更好地进行汉语史研究。再次,这次会议采用了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更多的学者参与会议进行交流,效果是良好的、是成功的,据估计,通过线上参与会议的听众达到一千人次以上,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无疑也将成为今后的“新常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丹丹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杨亦鸣教授、四川大学王彤伟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曹鹏鹏老师也在闭幕式上发表了自己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