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邹欣庆教授课题组在南海多环芳烃的水气交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1-05-10 点击次数: 作者: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来源:科学技术处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对生物体的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同时其作为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各类燃烧反应。海洋作为PAHs最重要的“汇”,其向海洋输送的途径主要有流域输入和大气沉降作用,而对于其在边缘海的环境行为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加剧受到广泛关注。南海作为我国重要的边缘海以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海区,其污染状态和污染物的溯源研究还较少。

    本研究对南海珊瑚礁海域PAHs在大气和水体中的分布、来源以及迁移趋势进行研究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春季南海表层水体PAHs含量为8.0 ± 5.5 ng/L,高值主要受到船舶通航密度影响;(2)气相PAHs含量为41.3 ± 24.7 ng/m3,高值区主要在南沙海域,可能受到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排放影响(图1);(3)利用HYSPLIT模型对研究区气团120h运行轨迹进行模拟,发现在东亚季风的影响下,气相PAHs的主要来源为中国大陆的东北部和朝鲜半岛区域的远距离输送(图2);(4)水气交换的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在春季都呈现出显著的由气向海输运的趋势,通量为-36.70 ± 23.7 ng/m2/d;(5)通过对PAHs在气相和颗粒相的分配系数的计算得出PAHs主要被吸附于颗粒物中。低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和持续的陆源输入表明此时气-粒分配系统尚未达到平衡状态。该研究对珊瑚礁海域的PAHs的污染状态及来源提供了数据支撑,并对珊瑚礁海区的污染管控提供更具体的信息。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1431)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14380001)支持。

    相关成果以“Air–water exchange and gas-particle partitioning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coral reef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Sea”为题,刊发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冯子岳博士生,通讯作者为邹欣庆教授。

    图1.PAHs在水、气相中的浓度分布图

    图2.(a,b)120小时海南岛及西沙气团后向轨迹模拟图(c,d)240小时南沙海域气团后向轨迹模拟图

    论文链接: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0JD03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