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CO2)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如何对其进行高效分离及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化学化工学院吴有庭教授和胡兴邦副教授一直致力于酸性气体(CO2, SO2、H2S等)的分离和利用。在建立高效分离方法的基础上(AIChE J. 2018, 64, 209-219; AIChE J. 2016, 62, 4480-4490),最近他们在CO2加氢制甲酸方向取得了新进展(Nature Catal. 2018, 1, 743-747; Angew. Chem. Int. Ed. 2018, DOI: 10.1002/anie.201809634R2)。
CO2加氢是一条制备大宗化工原料甲酸的绿色环保路线。由于此方法需同时活化惰性的H2和CO2,其在催化领域一直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是使用基于贵金属(M=Ru、Rh、Ir、Re等)的化合物为催化剂,通过活化H2形成M-H活性中间体,然后CO2插入M-H得到甲酸或甲酸盐。相比之下,廉价的过渡金属作催化剂的例子不多,且催化活性相对较低。课题组与UCSD的Guy Bertrand教授合作,开发了卡宾铜/B(C6F5)3-DBU协同催化体系(图1),其中卡宾铜能有效活化CO2,而B(C6F5)3-DBU能高效活化H2,反应最高获得了1881的TON值,研究结果发表于Nature Catal. 2018, 1, 743-747,论文发表后获得了同一期题名为“Harmonious hydrogenation catalysts”的文章专栏报道(Nature Catal. 2018, 1, 739-740)。
图1. 卡宾铜/B(C6F5)3-DBU协同催化CO2加氢。
更进一步,通过无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催化CO2加氢是更富挑战且尚未能实现的课题。尽管被广泛关注的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s)已经表现出优异的H2活化能力,但受限于现有FLPs的活性及稳定性,其对CO2加氢仍然只能在当量反应的水平下实现。胡兴邦副教授和吴有庭教授课题组利用Lewis酸B(C6F5)3与碳酸盐组成的Lewis酸/碱加合物作为CO2加氢反应的催化剂,以此发展了一种无过渡金属参与的CO2加氢反应方法(图2)。催化实验表明Lewis酸/碱对复合物能够作为有效的CO2加氢催化剂,反应的TON值可达3941。值得一提的是,该发现是首例应用Lewis酸/碱对复合物催化CO2加氢反应,整个过程没有过渡金属的参与。该研究丰富了Lewis酸/碱对复合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也为无过渡金属参与的CO2催化加氢反应与提供了新的策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2018 DOI: 10.1002/anie.201809634R2,并被编辑选为"Hot Paper"。
图2. Lewis酸/碱对复合物催化CO2加氢。
以上Nature Catal.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37000cm威尼斯化学化工学院的博士生赵天翔,胡兴邦副教授和UCSD的Guy Bertrand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Angew. Chem. Int. Ed.论文第一作者为37000cm威尼斯化学化工学院的博士生赵天翔,胡兴邦副教授和吴有庭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张志炳教授对论文提供了宝贵建议和支持。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37000cm威尼斯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
(化学化工学院 科学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