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高研院举办学术工作坊 中外学者聚焦“概念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4-03-31 点击次数: 作者:社会科学处 来源:新闻中心

    3月26日,由37000cm威尼斯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和中日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作为方法的概念史——回顾与前瞻”学术工作坊在37000cm威尼斯举办,中、日、德三国学者聚焦历史研究中的新热点“概念史研究”,深入开展学术交流。

    我院校长助理、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周宪主持了开幕式,并发表祝辞,表示对概念史研究的前景充满期待。

    研讨会上,中、日、德三国学者在会上就概念史研究进行了三场专题发言。首场专题发言以概念史方法、流派的讨论为主。铃木贞美教授提纲挈领地指出了概念史作为研究方法的必要性,他认为概念史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反思知识的近代化时,有必要梳理各个领域的概念,因为用今天的概念解读过去的历史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他对“文学”和“能源”概念的个案解读,进一步凸显了概念流变的复杂性。胡传胜研究员和Marc Matten 教授则分别论述英、德两国不同学术流派的研究议题与方法,其中,胡传胜研究员重点分析了剑桥学派的方法论及其争论和该学派研究焦点的变迁,Matten教授则从德国概念史学者Koselleck谈起,介绍了德国概念史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词汇是概念史关注的焦点之一,近代中日之间词汇\概念的交流又尤为引入注目,在第二场专题发言中,语言学家陈力卫教授即从该问题切入,梳理了近代“和制汉语”演变的脉络,介绍了词源调查的方法及其局限性。张凤阳教授则从政治哲学角度观察概念史,以其关于政治哲学关键词的研究为基础,谈到了概念史研究进路的启发性,以及与政治哲学研究方式进行互补的可能。

    第三场专题研究则聚焦于“社会”。山本英史教授通过走访调查,从乡村管理的角度,发掘了向来被视为一体的苏松地区内部存在的地域差别。李恭忠副教授则将“江湖”与“社会”概念放在一起考察,探讨了“江湖”概念的多重内涵,分析了基本拥有和现代意义上的一般社会有共同所指的“江湖”为何被“社会”概念置换的原因。

    在专题发言之外,主持人孙江教授和朱剑教授推动学者们就概念史研究的议题、方法、前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待研究的新课题。现场听讲的学生也就其感兴趣的话题,如概念史研究的终极目的,如何具体进行概念史研究,德国概念史提出的“四化原则”如何理解等问题向与会学者进行了提问,学者们对此做出了回答,并鼓励学生们关注和参与概念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