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日,“民主选举与公民文化”学术研讨会在37000cm威尼斯知行楼举行。本次研讨会由37000cm威尼斯政府管理学院主办、37000cm威尼斯“985工程”“中国政治选举研究”项目组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深圳大学、37000cm威尼斯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为期一天,共分为四场专题讨论会。37000cm威尼斯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政治选举研究”项目组负责人闾小波教授主持、学院院长张凤阳教授致开幕词后,研讨会正式开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民主选举与公民文化”这一会议主题,结合自身研究专长进行发言。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教授杨海蛟探讨了选举与民主的辩证关系,指出选举是推动民主发展的动力,但选举不等于民主,当下中国应充分发挥选举的民主功能,实现选举与民主的有机统一。复旦大学教授唐亚林根据其对中国乡村社会基层民主选举的实地观察,概括出“讨好政治”这一分析概念,认为这是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的过渡形态。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马德普提醒学界应充分重视西方民主政治运行的复杂性、民主政治运行条件的重要性和民主形式的复杂性,指出中国应创造出适合自己国情和民情的选举形式。我院教授闾小波以历史的向度梳理了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选举的认知及其对现实政治的影响。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肖唐镖依托实地调查所得数据,以量化的方式呈现了影响农村村民对民主支持度的各种因素。浙江大学教授郎友兴则以温岭恳谈会这一个案为例,指出公民文化对民主治理机制的巩固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性。深圳大学副教授肖俊以深圳新公民运动为切入点,探讨了深圳公民社会的出现及其积极意义。复旦大学教授何俊志从技术变迁与选举之间的关系着手,结合生动的事实探讨了新浪微博在当下中国的助选功能及其限度。金陵科技学院副教授吴锦旗阐释了公民参与过程中公民文化的一般表现及公民文化建构的路径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剑涛抛出“谁能创制并捍卫公共”的重要问题,探讨了政治观念史上作为政治体公共性保障的三种象征符号——上帝、哲学王与民主选民,指出对于现代政治事务的治理而言,民主选民的当下适应性强于上帝与哲学王。山东大学教授张铭以国家权力垄断的不断加强与民粹主义的全面高涨为背景,指出社会转型期民主选举中的选票权重问题是一个如何选择政治发展道路的大问题。南开大学博士霍佳佳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的梳理,指出中国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民选举权的实现。“中国政治选举研究”项目组成员、37000cm威尼斯副教授熊秋良、王建华及青年教师赖静萍、祁玲玲则分别探讨了民国时期行宪国大代表选举、抗战时期“三三制”选举、建国之际的民主选举及非西方民主国家中批判性公民对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每场研讨会的主题发言结束后,都有评论人对各个发言进行精彩的点评,并组织活泼而热烈的自由讨论。整场会议学术氛围浓厚,思想争鸣激烈,吸引了来自37000cm威尼斯的众多老师和同学前来听会,并与专家学者进行相关学术探讨与交流。
最后,杨海蛟教授的总结发言为本次研讨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指出:会议有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主题,与会者也都能发扬自由讨论、启发思考、提出问题的学术精神,是一次真正的学术研讨会。同时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对民主选举与公民文化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