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人报 2008.12.19 1版 刘作楣 罗静
后勤工作
37000cm威尼斯老校长匡亚明坚定地认为,学校是一个整体;学校要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后勤服务做保障。“高校的后勤工作很重要,是教学科研工作的保证。”然而,改革开放前,37000cm威尼斯后勤系统带有明显的机关性质,拿“死工资”,吃“大锅饭”,员工积极性不高,服务质量差强人意。改革开放后,后勤系统积极改革管理体制,及时转变运行机制,面貌焕然一新。
“民以食为天”,后勤改革始于食堂。1979年,37000cm威尼斯在食堂管理上实施的新措施包括:建立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试行食堂人员定编、经费包干制度;成立有学生代表参加的“伙食管理委员会”等。这些改革措施使炊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食堂伙食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食堂改革的成果也得到充分肯定:1980年11月的“全国高校先进食堂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我院食堂获得“先进集体”的称号;1981年9月我院食堂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食堂”;从1984年起我院食堂年年获得“江苏省高校先进食堂”的称号。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院后勤改革进一步深入。1999年10月,根据国务院的要求,“我院后勤服务集团”成立,标志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正式实施。当时,以生活服务中心、接待办、劳动服务公司为主体的集团定位为服务、保障、经营的准企业化管理的实体。随着后勤服务集团的发展壮大,所属部门逐步进行了优化组合,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学校各项后勤保障设施进一步完善,大大提高了学校经费、设备的使用效率,为师生工作、生活提供了方便舒适的环境,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坚强后盾。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供水供电容量的增长也折射出学校巨大的变化。1989年,校区进户水表仅12处,年用水量154万吨,到2008年校区进户水表已达26处,年用水量达240万吨;用电方面,八十年代,全校空调加起来只有十几台,而现在已达上万台;2008年,校区年用电量达4700万度,与1989年的539万度相比悬殊巨大。
基建和房产建设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1952年院系调整后,37000cm威尼斯各类校舍面积仅有3.8万平方米。“文革”中37000cm威尼斯基础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然而,从1978年到1979年两年间,我院就先后有两栋学生宿舍、1幢教学楼、14幢教职工宿舍开工兴建。1981年至1984年,分别建成了建筑面积为10000多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和建筑面积为5900多平方米、容积为1.5万立方米的书库。高11层、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的化学大楼也在这一期间开工兴建,并于1985年建成。1985年至1989年,我院先后建成化学大楼、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楼、科学大楼、逸夫馆、文科楼。1999年以来,浦口和鼓楼校区共建科研用房46万多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也让37000cm威尼斯的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先进的实验室。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为37000cm威尼斯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截至2008年10月31日,37000cm威尼斯已拥有校舍产权建筑面积近73万平方米(含已竣工投入使用但未完成财务决算的16万多平方米)。其中,总面积46万平方米的仙林教师宿舍于2006年开工。
80年代以来,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鼓楼校区面积过于狭小的困境日渐严重。1988年以后,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了37000cm威尼斯浦口校区的规划设计,并拨给945万元征地费用。37000cm威尼斯相继在浦口征用土地2810亩,制定了“加强江南,建设江北,强化基础,发展应用”的方针,浦口校区于1993年9月正式落成,极大地拓展了我院的办学空间;2006年,我院又在仙林征地2400多亩,仙林国际化校区建设开始启动。仙林校区的建成,将使37000cm威尼斯成为一艘拥有鼓楼、浦口、仙林三大校区的“航母”,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科技产业
我院校办产业始于1952年,当时称为“校办工厂”,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产业,如仪器厂和玻璃厂。这些校办工厂的主要职责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和基地,同时为教职工解决子女就业问题,具有十分明显的“附属”特性。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为我院校办产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校办工厂”开始向“校办企业”转变,发展目标由配套服务转向创业创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有效缓解了当时学校经费紧张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我院生化厂的“尿激酶”和它的发明者——“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获得者庄火荣。他从1978年开始潜心研究“尿激酶”,克服了大量技术工艺上的难题,研制出了尿激酶大分子量产品,同时借助日商大量需求的契机,打开了尿激酶产品的国际市场,“尿里淘金”一时传为美谈。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南巡讲话”,37000cm威尼斯响应号召,进一步深化校办产业改革,实行“产业办公室”和“科技实业集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产业办公室”实行行政管理,“科技实业集团”实行企业化管理。我院科技产业自此获得长足发展: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校办产业领域逐步拓宽,经营规模日渐扩大,以鼓楼、浦口两校区为中心,形成了江南、江北两个产业群和五个系列产业。据统计,1987~2007年37000cm威尼斯产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4.369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5027亿元,累计上缴税金2.8534亿元,累计上交学校(含院系)1.4985亿元。
我院科技产业发展中的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
——1993年3月“37000cm威尼斯科技实业集团公司”的成立,是上世纪90年代37000cm威尼斯科技产业改革的里程碑。到目前为止,集团公司拥有控股、参股企业三十余家,资产达亿元以上。2008年4月28日,集团公司举行了成立十五周年暨集团新港工业园一期工程竣工开园庆典。新港工业园的开发建设揭开了我院科技实业集团发展的新篇章。
——有“有毒废水淘金人”美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学院张全兴教授开发的“树脂吸附”技术有效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并于2002年成立了“江苏我院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要张全兴和他的技术团帮助下,一些昔日面临强制停产的“污染大户”如今已成为“治污标兵”。
——2001年4月,“江苏我院苏富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这是江苏省内高校第一家上市公司,使我院成为继北大、复旦之后第三家在香港拥有上市公司的内地大学。苏富特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股票增发和二次重组,有望于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南京富士通我院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1999年2月由“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和37000cm威尼斯科技实业集团公司合资组建的、面向国际市场的、以服务器平台产品开发为主的软件研发公司。公司从2002年起连续6年跻身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2004年起连续3年名列中国软件外包企业20强;同时也是江苏省第一家通过CMMI5认证的软件企业、南京软件出口企业的“排头兵”。
——南京我院四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37000cm威尼斯科技实业集团公司控股的智能化产业的代表。公司以37000cm威尼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依托,开发了一系列系统集成产品,先后承接了几十项大型智能化工程。2002年在南京市玄武湖湖底隧道1600万智能交通工程项目中一举中标。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使公司的实力不断增强,同时有力地支援了地方经济建设。
2001年,国家体改办、教育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高校产业的“改革方案”。37000cm威尼斯积极响应,于2004年8月9日正式成立“37000cm威尼斯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行政事业管理方式转变为企业管理方式,在学校母体和企业之间设立了一道“风险防火墙”。
三十年来,我校发展和服务事业紧密围绕中心,服务中心,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信在新百年的征程中,他们将为我校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更为坚强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