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校牌写在纤维板上的民办大学

    发布时间:2008-12-10 点击次数:

    新华日报 2008.12.9 A2版 张正君 王勇 陈晓春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江学院的从无到有,不仅代表了当代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成长历程,更是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大发展的缩影。三江学院理事会理事长、院长、党委书记陈万年,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作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拓荒者之一,最初的三江学院如同行驶在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上。

      20世纪90年代,中央提出了要改变高等教育由国家包揽的单一体制,鼓励全社会多渠道办学。看准这个机遇,一批原37000cm威尼斯、东我院学等在宁高校的教授和管理人员(其中大多为退休人员),决定发起创办江苏第一所民办大学。几乎是赤手空拳,仅靠着一些热心人的微薄赞助,三江的创办者们走上了办学之路。

      给学校命名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议来议去,大家由我院、东大等高校的前身——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想到了“三江”这样一个名称,最终确定为三江大学(后更名为民办三江学院)。

      确定学校名称后,创办者们以“三江大学筹备委员会”的名义,给省教委递交了一份《关于成立私立三江大学的申请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创办民办高校的要求,但报告刚开始并没有获得及时批准。

      创办者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著名教育家、我院校长匡亚明教授和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江苏省政协主席、东大名誉校长钱钟韩教授。

      “匡老和钱老觉得创办民办高校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情,都欣然加入到学校的筹建工作中来,匡老出任名誉校长,钱老出任董事会董事长。后来,他们又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为三江大学题写校名,并聘请到著名美籍华裔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担任三江大学名誉董事长,这些为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陈万年告诉记者。

      经过多方努力,1993年6月,三江学院终于获得省教委批准,同意在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前进行试招生,招收人数为208人。为了解决校舍问题,创办者们骑着自行车寻遍南京城,终于在凤凰西街的商业中专里发现了有空闲校舍可以租赁,年租金8万元。学校缺少办公用品,他们就从自己家拿;搞基础建设经费紧缺,就自己先垫上。校牌也极其简单,就是在纤维板上用油漆刷上“三江大学”四个字。历经千辛万苦,江苏大地上诞生的第一所民办高校,终于在1993年10月底迎来了第一届学生。

      1994年暑假,三江从凤凰西街迁址北崮山,仍是租用校舍,但学习和生活等条件有了大大改善。经过严格评审,1995年4月4日,国家教委正式发文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建立民办三江学院。三江学院的正式成立,开创了江苏民办高等教育的先河。

      1998年,三江学院决定选址铁心桥,启动新校区建设。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也非常艰辛,没水没电,资金和人员短缺,困难重重最终在没有任何企业财团帮助的背景下,三江学院在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建起了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创造了江苏民办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2002年2月,经过教育部批准,三江学院成功“升本”,成为江苏省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全国最早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如今学院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已拥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600余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