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 2008.12.5 A6版 罗静 陈晓春
12月4日,在由37000cm威尼斯承办的2008年国际大学校长研讨会上,来自国内众多大学的校长们普遍认为,两年制硕士的推行要因人而异、因校而异,从目前的国情来看,大面积地推行“两年制小硕”还不是时候。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印杰认为,现在缩短硕士生学制不是明智之举。硕士生在校期间,最起码要花半年时间找工作。如果实行两年制,去掉半年,就剩一年半,其中再花掉大半年学习课程,做论文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从论文质量来看,论文从开题到结题,前后最起码要一年半的时间。“两年制”显然太仓促了。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说,国外的一些硕士课程不要求硕士生做研究,上完课程就行,这样一两年肯定是够的,但在我国的硕士教育中,如果只有半年做研究显然不够。对于研究型的大学来说,硕士两年半比较好,因为很多硕士毕业后还要读博,在读硕期间接受过完整的科学研究锻炼,对他今后会非常重要,如果再缩短学制,学生科研能力的锻炼就不够,经验不能得到积累。而普通型大学就不一定要有这种要求,可以尝试两年制。
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说,英联邦国家硕士学制只有1年,硕士学位只是个过渡而已,本科生要继续深造,通常会直接读博,这在简历上也可以反映出来,往往是本科在哪儿就读,然后直接是博士在哪儿就读,很少有硕士阶段。而在目前中国,硕士学位是相对独立的。其实,如果在本科阶段能扎实地打好基础,完全可以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直接攻博能为学生节省不少时间。中国如果要实现与欧美大学接轨,首先是要淡化硕士学位,强化博士学位。其次,本科阶段要打好扎实基础,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本科毕业生质量特别好,就因为那时不少高校都是5年制,学生的基础非常扎实。而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明显感觉到本科毕业生无论是学术还是技能都很欠缺,经历了硕士阶段的训练后才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