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 2008.11.13 A3版 沈文虹 宋广玉
国务院新近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把长三角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近日,在我市举办的全市领导干部学习会上,刘志彪教授作了题为《长三角区域发展与南京在长三角中的发展战略》专题报告。他说,南京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之一,有着承东接西、融南汇北的特殊地位。南京在长三角和泛长三角发展中应有的独到定位,将为江苏省、长三角和全国作出应有的贡献。就此,记者与他展开对话。
■欲得天下者,先得长三角。长三角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全球六个超大型城市群之一”,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
■根据国家对长三角的定位,南京应该重新审视、塑造其在周边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带动作用。
■南京在长三角中的功能定位是努力做长三角的区域中心,即长三角辐射西北部和长江中游的区域经济中心。
关键词·长三角发展现状
欲得天下者,先得长三角
记者: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已正式发布,意味着提出10多年之久的“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提升了长三角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中的地位。长三角地位提升,靠的是什么?
刘志彪:这是由长三角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优势决定的。
可以说,欲得天下者,先得长三角。由上海、江苏和浙江的16个经济发达城市组成的长三角,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全球六个超大型城市群之一”。该地区的GDP和税收,约占全国的22%,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5%,利用外资占全国的40%。这里还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中,长三角占了10个;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长三角占一半;全国综合竞争力10强城市中,该地区又占4个。
未来长三角仍是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
记者:长三角的发展优势何在?
刘志彪:有这样几个优势。
其一,长三角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机场、码头、公路交通、铁路交通等,为国际贸易特别是为制造业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其二,长三角科技和人才优势非常明显。由于长期注重教育,居民文化素质比较高,劳动力更优秀,这是很多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基地时一个重要的评估因素。而且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云集,都为发展打下了厚重的人文基础和科教文化基础。
其三,长三角产业体系完备,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健全,产业集聚效应非常明显,配套能力强。跨国公司把长三角作为其进军中国的主要基地,就在于比较容易找到配套的产业,可以形成配套的产业群。
其四,服务体系完善,资本市场、大的银行分支机构、央行的分支机构众多。长三角金融投资体系相对全国其他地方比较发达。这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资本市场。
其五,长三角微观经济活力比较强。浙江的民营经济,江苏由乡镇经济发展而来的民营经济,以及后来发展的外资经济,都代表了当代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一部分。而且这里研发机构林立,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绝大多数研发基地都放在长三角。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长三角地方政府管理意识比较先进,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做事比较扎实。
可以说,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长三角仍是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
长三角面临的难题:现代服务业比重太低
记者:但是我们也看到,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长三角经济正面临着速度放缓、资源紧张、能源价格高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
刘志彪:是的。长三角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也是国务院通过《指导意见》的原因之一。
首先,长三角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明显,土地比较紧缺,承载不了这样一种发展思路和发展速度。劳动力也出现了民工荒问题,技工更加短缺。
其次,外向型经济战略需要调整。出口占比较高的长三角面临着汇率继续升值的压力,还有日益增加的资源紧缺、贸易摩擦等矛盾。
再次,长三角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在加大,周边国家有印度、越南等的竞争,周边地区有珠三角、渤海湾的竞争。
同时,长三角城市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人口密度过大,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劳动生产率较低,大城市的作用和贡献偏低。现在上海GDP占全国份额是4.6%,而纽约、东京、伦敦、汉城GDP分别占全国的24%、26%、22%和26%。
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关键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比重太低,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比较低。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80%左右。服务业当中,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又占到70%。而目前长三角第三产业比重为42.2%,南京为48.4%。说明长三角各城市还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刚才讲到长三角的生产要素价格在上升,不过,要素成本的上升跟交易成本的上升是呈反向关系的。一般来说,要素价格上升比较快或比较高的地方,交易成本是低的。而要素成本比较低的地方,交易成本是比较高的。这是一个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转型的依据。因为要素成本对制造业影响最大,而服务业恰恰是对要素成本比较不敏感、对交易成本最敏感的一个行业,这就导致了现在很多对生产要素成本比较敏感的制造业开始衰退,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迎来了发展机遇。
关键词·长三角定位之变下的南京
长三角的定位有五大变化
记者:基于长三角的这种发展现状,《指导意见》怎样定位长三角的下一步发展?
刘志彪:《指导意见》要求长三角发展重点抓好十项工作。在我看来,这意味着国家对长三角的定位有五大变化。
变化之一是,功能定位由“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提升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两字之差表明中央充分肯定长三角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把长三角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根据国家对长三角的这种定位,南京应该重新审视、重新塑造其定位,发挥出南京对周边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带动作用。
变化之二是,“区域一体化进程”发展定位由学术概念变为中央政府确定的区域发展目标。长三角一体化概念首次进入中央文件,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概念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南京在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带动作用,也应上升到国家层面,带动长江中上游部分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为什么?因为上海的辐射到丹阳为止,长三角不能光依靠上海。带动南京东边、西边、北边、南边地区的发展任务,就落在南京身上。
变化之三是,产业定位由三二一产业序列变成“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指导意见》要求长三角重点抓好的十项工作,首先就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一提法说明长三角发展地位已由之前的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发展转变。对南京而言,发展制造业只能是一个较长的阶段性的过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才是必由之路。
变化之四是,制造业定位由“全球制造业中心”提升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此前,长三角一直被外界定位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眼下,随着能源、资源成本高涨,环境承载能力的下降,长三角发展低端制造业的优势大为减弱。南京也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变化之五是,长三角区域范围由16城市扩容至“上海、江苏和浙江的全部区域”,甚至更广。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安徽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分工,说明中央对长三角发挥更大辐射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对长三角提出要求也是对南京提出要求,中央对泛长三角区域发展中南京所要起的地位和作用,抱有更高的希望和要求。
关键词·南京的功能定位
南京要做长三角辐射西北部和长江中游的区域经济中心
记者:如您所言,随着长三角的定位之变,南京在长三角的功能定位也要变化。南京应该怎样定位?
刘志彪:我觉得,南京在长三角的功能定位是努力做长三角的区域中心,即做长三角辐射西北部和长江中游的区域经济中心。其中,南京都市圈是南京发展的宽广腹地,也是支撑南京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样,既均衡了长三角三足鼎立发展的概念,又使中央赋予南京的任务更加明朗化,角色定位更加明确,从而更好地发挥南京在长三角西北部地区的特色功能和作用。
南京要在长三角发展中起到5个作用
记者:做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心,南京应在长三角发展中起何种作用?
刘志彪:我觉得,南京要成为辐射长三角西北部和长江中游的区域经济中心,应该具备6个特征——
一是集聚规模效益高,即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集聚特征明显;二是经济实力雄厚,GDP占整个区域比重大;三是基础设施完备,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区内产业运作的交易成本;四是科教资源丰富,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撑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提升;五是对外开放度高,外贸和投资依存度高;六是文化底蕴浓厚,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类高级人才定居。
具备了这样6个特征,南京就能在长三角发展中起到这样5个作用——
一是集聚作用,对周边地区的生产要素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二是辐射作用,通过产业联系,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的带动作用;三是指挥作用,决定整个区域创新和竞争力的方向;四是调节中枢,即作为全球化的一个节点和国内外企业运作的总部经济区;五是服务中心,降低整个区域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提升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
南京的城市规模、城市的能量要加大
记者:立足这些作用,您对南京加快发展,做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心有哪些建议?
刘志彪:首先要拉开城市建设布局,突破“明城墙意识”,以玄武湖、紫金山为城市中心,规划南京城市布局。原有郊区和县,应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而主城区应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两个物体的吸引力大小是由其质量决定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吸引力也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是因为太阳的质量大。南京要发挥辐射周边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作用,城市规模、城市的能量要加大。如果南京能突破城墙意识,把玄武湖和紫金山变成城中之湖、城中之山,城市布局肯定能拉开。
其次是利用我国目前的经济周期低谷时期,加大政府引导的投资力度,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就是支持企业发行各类债券,加大对主导产业链的投资力度。
再次,出台各类力度更大的科技创业政策,将科教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集中力量发展和壮大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档次。同时,以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为主,发展人力资本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制造业。
第四,南京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要在发展国际性城市的目标下,有新的更加激进的思路和措施。如鼓励企业联合起来走出去,收购西方国家上市公司。这样,把它的人变成研究人员,放在那里搞研发,可以很快地利用其资源。再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全球生产、全球研发、全球营销”的全球化模式,就是站在全球而不是站在南京的角度搞发展,企业可以生产在中国,研发在西方,营销在全世界。还有就是在服务业的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
第五,鼓励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并行发展。其中,虚拟经济的发展重点是鼓励企业IPO以及再融资,发展各类投资类企业、风险资本、典当拍卖行、保险等,争取吸收国内外更多的金融类企业。
最后,政府官员要破除“四种意识”,做区域发展的排头兵和指挥员。具体说来就是,各级政府官员必须学习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我国先进地区的政府官员对市场、资本和企业家的尊重,克服“小官僚意识”,尊重市场主体、资本和企业家;学习他们对追求发展的尊重,克服“小市民意识”,克服害怕艰苦、高高在上、贪图安逸等不良情绪;学习他们对竞争的尊重,克服“小城墙意识”,避免各自为政、本位主义、害怕风险、甘居中游;学习他们对财富积累的尊重,克服“小农意识”,不能小富即安、小胜即满、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能做好这些,我相信南京在长三角发展战略中,一定能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