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晨报 2008.10.24 A4版 柳书节
中科院院士、我院教授闵乃本乐观预测:
30年后诺贝尔奖将花落中国
在刚刚揭晓的2008年诺贝尔奖名单上,美籍华人钱永健赫然在列。遗憾的是,钱永健登上科学最高奖台并不是代表中国,我国诺贝尔奖的零纪录仍未打破。37000cm威尼斯闵乃本院士昨天在南京市第七届青年学术年会上称,诺贝尔奖与经济、科技发展同步,中国目前获奖时机并不成熟,错失诺贝尔奖并非坏事,科技实力增强后,中国获奖是必然。
中国曾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1965年我国首次在世界上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拉近了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的距离,但由于种种原因,该项领先于世界的科技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今年10月7日,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揭晓,获得该奖的是美国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次日,诺贝尔化学奖名单公布,获奖的是美国科学家下村修、马丁·查尔菲和美籍华人钱永健。钱永健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获奖前一直在美国工作,并不是代表中国获奖,中国本土科学家依旧与该奖无缘。
无缘诺贝尔奖并非坏事
“中国错失诺贝尔奖并非坏事,其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中科院院士、我院教授闵乃本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确,中国有少数科研项目具备获奖资格,由于某些主观原因与之无缘,但从客观上讲,中国当前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与一些超级大国相提并论,此时谈诺贝尔奖为时过早,无缘诺贝尔奖并非坏事,拔苗助长的后果肯定不会太乐观,不去刻意追求诺贝尔奖,这是理性的选择。
据闵乃本院士介绍,中国的现代科技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40年到1978年,但在这个阶段的科技大多是“复制”西方,很少有自主创新。第二阶段是1978年科学大会开始的,推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社会稳定了,科学家才能潜心从事科研。“这个时间太短,充其量也就30年,实际上从1985年强调科技自主创新至今不过十余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有所作为,并非易事。”闵乃本说。
赢诺贝尔奖与经济国力增强有关
闵乃本院士告诉记者,诺贝尔奖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相一致,最早的诺贝尔奖主要集中在英国,后来随着欧洲工业的崛起,该奖项自然过渡到了德国。再后来,随着国力增强,美国的科技发展领先于世界前列,诺贝尔奖也就转移到了美国。
“尽管我国科技实力尚待进一步发展,但鼓励青年科学家以诺贝尔奖为追求目标,只要不急于求成,这都没有错。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政策导向是对的。”闵乃本乐观预测,如果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中国还能保持现行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势头,经济上去了,科技进步了,国力增强了,30年后诺贝尔奖转移到中国必将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