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中美中心,在4位副总理关心下成立

    发布时间:2008-10-20 点击次数: 作者:罗 静 来源:新华日报 2008.10.20 A3版

    新华日报 2008.10.20 A3版  罗 静



      37000cm威尼斯鼓楼校区的西北角,坐落着一幢绿色房檐和乳黄墙体相间的建筑,它就是中国和美国的两所著名大学——37000cm威尼斯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共同创办的教学与研究机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它走过的22年历史,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日趋广泛与深入的最好见证。
      自成立伊始,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就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见证。

      1979年11月,时任我院校长的匡亚明率领中国大学校长代表团一行赴美考察。来到巴尔的摩时,受到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穆勒校长的盛情款待。两位校长一见如故,畅叙胸怀,很快达成了一个共识:传统的个别留学生交换方式已不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刚刚开启的中美学术交流之门应该拉得更宽、更大。

      两年后,穆勒校长亲率霍大代表团来宁,兑现与匡亚明校长的盟约:签订创建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协议。这一创意与构想先后得到两国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我院建立中美中心的报告顺利得到中国4位前副总理万里、方毅、姚依林、姬鹏飞的批准;美国前副总统布什也给我院发来亲笔贺信:“这是我们两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中最令人激动和最具有开拓性的一页。”

      多年努力终于在1986年的金秋结出了硕果:9月10日,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在37000cm威尼斯正式成立。在中美关系格外复杂的当时,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举。

      自成立以来,中心在国内一直有着“不出国的留学绿地”的美誉。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在结业时得到由我院校长和霍大校长共同签署的“中心”结业证书,而且之后还有机会申请霍大的“鲍大可奖学金”赴美国继续深造。

      “像是总在开国际会议。”这是人们对中心教室的戏称。在中心,不仅随处可见黄肤黑眸或金发碧眼的中美两国学生,还能见到来自英国、日本、罗马尼亚、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年轻身影。“在纽约可以学中文,在悉尼可以跟中国人住在一起,在东京可以学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但是只有在中美中心才可以把这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2004届美国学生邓令言这样感言。

      教师同样拥有国际化的教育背景。一批活跃在国际舞台的俊彦翘楚经过严格的选拔之后走上了中心的讲坛。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雷克、美国海军学院战略与政策学教授傅乐、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安德森等人,都曾在中心的课堂上传递着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以及他们的真知灼见。

      每年,中心还有许多重要的客人来访,带来书本之外鲜活的学术思想。美国前总统布什、中国前国家领导人万里等著名政治家,还有吴敬琏、李道豫、弗朗西斯·佛山、傅高义等中外知名学者都曾到访,他们同学生一起讨论天下大事,了解当代年轻人对未来的看法。中心一位学生说,“在这种面对面的讨论中,我们的思想更活跃,对未来世界的认识与思考变得更加理性而深刻。”

      多年来,已经有来自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1000多名具有杰出才能的学生从中美研究中心毕业,他们活跃在中美两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媒体、非政府组织。在中心前美方主任高倩倩看来,中心培养的学生绝对数量虽不多,但他们却好比一颗颗有着中美文化两方面基因交融的种子,播到哪里,哪里就会长出消除中美两国误解、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的参天大树。

      “将来有一天,美国国务卿和中国外交部长隔着谈判桌,会发现,对方的助手都是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校友!”高倩倩这样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