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2008.10.17 C20版 齐琦 罗静
10月16日下午,3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同时受聘为37000cm威尼斯名誉教授。
他们分别是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瑞·夏普里斯(Barry Sharpless)教授、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和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博士。
仪式结束后,夏普里斯教授在鼓楼区为广大师生作了《发现有用的新化学的一种策略》的专题报告,切哈诺沃和赫什科博士则在浦口校区与广大师生分享了他们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心得与成果。
巴瑞·夏普里斯(Barry Sharpless)教授就中国何日可以问鼎诺贝尔奖,怎样可以取得成功谈了自己的想法。
对于中国何时能获得诺贝尔奖,夏普里斯相信这是迟早的事情。他认为目前科学研究的趋势是从纯理论研究向应用型研究转化,相比较而言,中国人更擅长应用型研究,因此具备获奖的前提优势。
作为青年学者,要想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所建树,一定要具备好奇心,要乐于观察和善于观察事物;二要致力于实用型研究。美国的科学家以前比较重视基础性研究,比如会研究一个针尖上站多少个天使这样的理论问题,现在则越来越侧重于运用型的研究,这是目前科学界的一个趋势和潮流。
科学探索是靠不断的积累,这种积累的过程本身是具有两面性的: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夏普里斯认为,重要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要学会从错误中获取经验。他认为成功的秘诀就是不要怕犯错误,科学家也经常会犯错,他们会从错误中总结经验,从而调整下一步的方向。他鼓励学生遇到错误时要向前走而不是向后撤,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错误中得到有用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