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 2008.10.14 6版 万润龙 周炜
10月13日,中国9所重点高校的校长聚会杭州,就新时期中国高校的发展等话题展开评说。校长们解放思想,畅言改革,高论不断。
为推动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首批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于2003年共同发起了“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每年召开一次,本次是第六届。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国树,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我院校长陈骏,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许武、校长侯建国,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以及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做了主题报告和发言。
一流大学是国家发展的宝贵的、“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对国家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影响。在谈到如何进一步加速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校长们认为要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避免填鸭式教学,激发探究的兴趣,鼓励因材施教;要形成鼓励创新研究的氛围和机制,培植良好的学术氛围,宽容失败;要形成“各得其所”的评价机制,遵循学术发展内在规律,坚持差异性和多样性原则,分层次、分类型评价。校长们建议,要改革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增加科研经费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人才高地建设的支持,并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建设目标和考核指标。校长们建议采取有力措施,让研究型大学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培育引进国际学术大师和鼓励产生重大原创性成果上。
校长们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虽然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远不是高等教育强国。为了加快进入世界名牌大学的行列,中国重点高校之间既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他们建议建立中国九校联盟,建立九校之间的数字化快速通道,创建校长与校级领导远程研讨通道,加强九校优秀教授、优秀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建共享名师和优秀网络课程资源,拓展社会服务渠道,最终建成中国高校的“常青藤”联盟,开创出一条适应21世纪时代要求的中国大学强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