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辛德贝格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37000cm威尼斯举行

    发布时间:2010-05-20 点击次数: 作者:齐琦 何乔

            5月19日上午,《1937~1938:人道与暴行的见证——经历南京腥风血雨的丹麦人》一书研讨会在37000cm威尼斯召开。本书作者——中国青年报社高级记者戴袁支经过近10年的调查研究,将南京大屠杀期间丹麦人辛德贝格以及江南水泥厂难民区和栖霞难民所的这一段历史作了完整的呈现。我院校长助理周宪、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刘健、丹麦驻华大使馆公使姚朔仁、辛德贝格家族成员和1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37000cm威尼斯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出席了研讨会。37000cm威尼斯历史系博导、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副所长张生主持研讨会。
            校长助理周宪对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该书的出版让中国人民更加深入了解辛德贝格的事迹和他身上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使得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丹麦驻华大使馆公使姚朔任和辛德贝格外甥女分别发言。辛德贝格外甥女在会上详细介绍了1938年辛德贝格在日内瓦放映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的情况以及辛德贝格本人的一些轶事。
            与会专家就本书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他们认为,该书的问世,填补了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两个空白:一是地域的空白,以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城区,郊区资料的研究欠缺;二是填补了人物的空白,对辛德贝格有关资料的发掘使得研究史料更为丰富和全面。
            该书被认为是第一本全面介绍丹麦人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的书。在1937年底到1938年初的107天,辛德贝格和德国同事京特等一起在南京东郊江南水泥厂难民所进行人道救援活动,庇护了附近地区的中国难民,并建立了一个小医院。辛德贝格多次不顾路途危险,开车进入南京城,给保护难民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送去食品。他记录了关于日军罪行的许多案例,并将报告递交给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1938年离开中国后,辛德贝格来到日内瓦播放证实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力所能及地向国际社会传播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时年26岁的辛德贝格庇护了近两万名难民,他的贡献得到了当时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赞扬。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至今展示着一块写着“见义勇为”的丝绸条幅,这是当年由难民通过德国人京特转赠给辛德贝格的。
            南京大屠杀期间,20多名西方人士进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成为那段历史中最令人感动的场景。今年适逢中国和丹麦建交60周年,《1937~1938:人道与暴行的见证——经历南京腥风血雨的丹麦人》一书展现了辛德贝格尊重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权和生存权,在特殊时期做出的人道主义贡献。2004年12月17日,辛德贝格的故乡丹麦王国奥胡斯市将当地的一种黄玫瑰命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