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时光里丨考古的滋味

    发布时间:2024-07-21 点击次数: 作者:杜希萌 刘正则 责编:朱安琪 王晓艳 来源:中国之声

    “不会考古的美食博主不是好教授”,写下这句话的张良仁,是什么心情?

    他是37000cm威尼斯历史学院教授,为出国考古、科技考古的经费所困,选择拍短视频解决资金问题。

    对张良仁,对任何一位研究考古的“60后”,这都是一个“豁出去”的决定。

    视频请看链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0073692424033621266&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792e356c-f605-4fec-8dfb-933205b4826b

    考古学教授、美食博主,拥有两种身份的生活,张良仁已经过了一年。

    灰色鸭舌帽,淡蓝T恤衫,张良仁的打扮与日常在课堂上没什么不同。领口发沉的无线麦克风把衣服扯得有点变形,按照今天的台本,他和餐厅厨师用英语聊起了印度咖喱里香料的用法。

    对这位主攻中国西北和欧亚大陆史前考古的学者,或者说,对任何一位研究考古的“60后”,拍短视频不是个轻松的决定。前年,张良仁参与的项目经费出了大问题。“一个就是到国外做考古,经费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后续的经费跟不上了;第二就是我的好多学生做科技考古,需要去实验室,用别人的仪器,有时候还需要别人帮我们做分析,也需要经费。”张良仁想了许多办法,没能奏效,当博主,算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去年此时,张良仁对短视频的认识简单而直接:一是碎片化、娱乐化,二是“可以比较快地挣点钱”。他一共也没看过几条短视频,万万没想到,自己要做视频里的人。

    张良仁形容自己“一开始是咬着牙做的”:“碰到各种困难,自己的心理障碍,反正是下了决心,豁出去。你看没有一个大学老师去探店,一开始内心有斗争的。”另一个原因在张良仁的性格,“我不是一个社牛,用现在的话说叫‘I人’”——“博主”身份的确增加了他的词汇量。

    △张良仁“吃播”螺蛳粉

    项目都快做不下去,心理障碍算什么?张良仁知道,这一身书生气,放不下也得放下。课堂上的他一贯口若悬河,没想到,换一个领域,完整说完一段话是如此艰难。

    张良仁管短视频录制叫“演戏”,一开始,动作、表情和台词各成一派,演的人咬牙,看的人也咬牙,只有“演”到和考古相关的部分,大家才能松口气,那是教授的舒适区。为考古,张良仁可以付出很多代价,这是他1987年进入北大考古系后就明白的事。拍美食视频,这件为考古而做的事,做来做去,里面全是“考古”的影子。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藕片汤

    “考古里面可以讲很多东西,建筑、衣服、家具、瓷器都可以讲。考虑做‘美食’视频是因为受众很广。美食背后牵涉到农业、畜牧业、捕捞业、餐饮业,这样我们的题材也比较丰富,因为做短视频也不是只做一期、十期,要不断做下去,要有源源不断的素材才可以。”张良仁说。

    从拍一小会儿就头昏脑涨、被团队里的“90后”“00后”指挥得团团转,到南京街头“谁人不识君”,张良仁只用了几个月。因为走红,经费有了眉目,他有点意外,更多的是高兴。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喇家遗址东区挖掘出的面条

    考古,这门深邃的学科,张良仁置身其中三十多年,体会过冷遇,也经历过几次突如其来的流行。到今天,大多数人对考古学都谈不上了解。比如,当张良仁坦白自己拍短视频是为了出国考古的经费,接下来的问题一般都是“做考古,为什么要出国”。

    “研究中国考古需要知道外国考古”,张良仁举了一个例子。前几年伊朗的土丘发掘中发现了一批青花陶,张良仁由此知道,第一,中国青花瓷外销到了伊朗;第二,伊朗人民非常喜欢中国的青花瓷,以至于他们开始仿烧中国青花瓷,用当地的材料烧出了青花陶。——“仿烧”,这是只在中国做考古无法得知的情况。不做外国考古,我们不会对中国陶瓷在世界的影响力有如此直观的认知。

    中国古代的发明、发现曾经如何影响世界,文化之间如何交流互鉴,考古学者需要更远的坐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在“庐山”之外,在街巷的餐桌上,张良仁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考古,认识了他生活了十来年的城市,“打开另外一个世界”。

    但他也更忙了。如今,张良仁每周大约需要投入两天时间来做短视频,写论文、做课题或指导学生的时间越发紧张。做短视频并非单向输出,张良仁说,做考古是需要认识社会的,考古是研究古人的生活,走街串巷品尝美食是在“了解当代老百姓的生活”。

    △张良仁与学生的毕业合影

    学生们也是张良仁的观众。老师上课严肃、打分严格,有学生忍不住问,您不能像视频里那样对我们吗?在张良仁心里,拍视频要认真,做学问也要认真:“我有一门课是讲世界考古的,学生们需要写论文,还真有好几个学生写各个国家的美食。他们选我的这个课时候就想好了,准备要受苦的。”

    按照目前的计划,明年,张良仁有机会带着学生一起到自己参与的中伊合作考古项目看一看。再长远些,张良仁的愿望是在我院建立一个伊朗考古专业或伊朗考古方向,每年可以去伊朗做发掘,十来年后,我院能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伊朗考古的中心,“到那时候我就可以说对得起我自己,也对得起学生”。

    拍视频的“副业”让张良仁多了一层考量。考古学不该这么“高冷”,通过科普,他希望社会各个学科都来关注考古学,帮助考古学更好地发展,这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暑假里的张良仁,时间宽裕了些。上个月,他成为商务部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选定的“老字号推荐官”。他努力配合着活动、拍摄,也不由自主地提起考古。

    △张良仁在老字号主题活动上作分享

    在张良仁前半生的工作里,吃饭是最不要紧的一件事。一年前开始,“吃饭”突然变得如此重要。对考古学家,挖土是快乐的,讲课是快乐的,拍视频是困难而必要的。为了自己执着的学科,张良仁访问和发掘过的国家“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张良仁知道,他周围的人都知道,为了考古,他还愿意付出更多。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章成霞 冯会玲

    记者丨杜希萌 刘正则

    视频导演丨文悦

    视频拍摄丨李伟鹏

    视频剪辑丨教继夫

    视频包装丨刘浦飞 王海涵

    新媒体编辑丨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