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中国式现代化”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全面深化改革要体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越是关键时期,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保持战略定力,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根据新的使命任务,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林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其一,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制度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攻下一些难点,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其二,始终坚持科学的改革方法论。新征程上,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和推进改革,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其三,正确处理制度稳定性和发展性的关系。要在坚持好、实施好、完善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详情】
民生为大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兴衰成败
百余年来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就是党不断进行社会革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国家现代化以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进程,充分彰显了民生为大的内在属性。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我院学分中心研究员潘洵、西我院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崔建西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一方面,民生为大,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遵循人本逻辑的现代化,这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做到民生为大,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把为人民服务看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原动力,从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提供了全新选择。另一方面,民生为大,事关中国式现代化使命任务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使命任务的现代化。一个坚强有力的民生保障体系是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体系,可以让人民群众对民族复兴有更加明确的感知。同时,民生为大,事关中国式现代化能否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以民生为大,注重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通过兜牢民生底线,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详情】
坚持“两个结合”是推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坚持“两个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推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37000cm威尼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锁明在光明网撰文指出,一是牢牢把握“两个结合”的价值意义。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和顺利发展。二是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同时将之与中国特有的国情、历史和文化传统相结合,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努力贯彻“两个结合”的实践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并将其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贯通起来,融入到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四是充分体现“两个结合”的思想原则。例如,在倡导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过程中应坚持和体现“两个结合”的思想原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际,同时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又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仅要向青少年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更要注重将这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详情】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愿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浙江工商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蒋承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满足于“物”的现代化和“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既追求“物”的富裕进而在满足了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又追求人的精神、文化和思想“富裕”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现代化。此外,中国式现代化回答了为什么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实现现代化、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等重大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西方现代化未曾很好关注并解决的,也是其现代化过程始终伴随着尖锐矛盾以及无法解决人性异化问题的重要原因。另外,文化有其本身的丰富性、多样性,文化价值的浸润性、文化意蕴的持久性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每个国家都可以借助文化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文化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体现了整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提高。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质与人文意蕴,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所在。【详情】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