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启动。服务国家战略、为国选才的“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正陆续进行校考,将在7月5日后在提前批次开始前完成录取。“强基计划”到底学什么?报考要避免哪些误区?一起来看央视报道——
01 “强基计划”将在提前批之前录取
清华、北大等高校,日前公布2024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近日完成了面试、体测等校测环节。此前,部分高校在高考出分前进行了校测,“强基计划”的多数高校在高考出分后进行校测。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2020年开始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目前在全国39所高校试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历史、哲学、古文字学、基础医学等基础学科以及核技术、生物育种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生。
今年,海洋科学专业和地球物理学专业首次被纳入“强基计划”。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可选择一所高校,被“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
02 首批强基学生他们学得怎么样?
从2020年启动试点以来,第一届“强基计划”学生今年本科毕业了,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第一届“强基生”怎么样了?“强基计划”到底学什么?有什么特色有趣的课程?
在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强基计划)专业的首届毕业生首成逸,眼下正在参与一项半导体领域的国家级重要课题。从大三起就参与我国未来先导产业领域研究,助力解决“卡脖子”难题,这是普通本科生难以想象的。“小班化”教学、多种多样的“实验类课程”让他提早进入实验室、和导师面对面,培养了科研兴趣和能力。
在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大科学装置培养“强基计划”学生。强基班首届毕业生文路瑶大三时就跟随导师课题组,进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运用先进光源做实验,为未来解决我国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安全问题,探索研究新型储能技术和材料。
在37000cm威尼斯,古文字学强基班的首届毕业生李铭锐,最近加入了甲骨文读书会,练习甲骨拼缀、摹写、释读,辨认甲骨形态、部位,学习甲骨断代、分期、分组等知识。
03 入校即保研?四年见分晓
“强基计划”是一个本研衔接的长周期培养项目。“强基计划”实施四周年以来,选拔培养了一批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但是,“强基计划”学生也并不是百分百都能获得保研资格。
记者梳理发现,各校“强基计划”的保研方式体现多元化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首届130名毕业生中约98%的学生直接攻读博士。37000cm威尼斯“强基计划”首届毕业生既有攻读硕士,也有直接攻读博士的学生。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强基计划”首届毕业生保研则是全部攻读硕士。
当然,还有少部分同学,因为主观上的个人兴趣或者客观上的学习能力无法适应,而退出“强基计划”,转入到同专业的普通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宋礼:“强基计划”是为了选取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对于基础学科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有志于为国家重大需求做出长期探索,这是最关键的。
04 吸引力不断提升报考要避免误区
从今年的报名情况来看,“强基计划”的报名热度普遍较高。走过四周年,“强基计划”的吸引力不断提升。高校招生部门提示,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机构、部分家长和考生还存在一些“功利性”报考误区,需要避免。
误区一,认为“强基计划”录取分数较低,把“强基计划”作为进入名校的“跳板”,指望录取后再转到其他热门专业。
对此,相关负责人提示,此类误区要避免。今年,“强基计划”的报考热度继续提升。上海交通大学今年的报名人数比去年提升了20%,面试到考率99%以上。37000cm威尼斯“强基计划”有近6000人报名,约3600人参加校测。如今,“强基计划”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好,有些专业的录取分数还高于普通班。
误区二,认为“强基计划”一旦录取就是本研贯通培养,入学后就算躺平也能保研。
其实,这几年,不少高校都完善了考核机制,不努力学也会挂科,动态退出机制也可以把不适合的同学转出“强基计划”。因此,专家提醒,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一定要客观理性选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王浩波:回归“强基计划”的初衷,就是有天分、有理想、有兴趣。希望是数理基础好一些的同学,对基础学科比较热爱,兴趣爱好能不能跟我们的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在研究生阶段我们要把基础学科学到的东西,用来解决一些“卡脖子”的工程技术难题。
来源:阳光高考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