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江苏省8个学会联合体共同发布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来自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医疗机构的62项科技成果入选。其中,既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也有体现科技惠民理念的“暖科技”,而在未来产业领域,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进展喜人。
探索“天与地”引发国际关注
从613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的62项科技成果,涵盖基础研究、环境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化工纺织、土木水利交通建筑、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八大领域,一些原创性、突破性基础研究成果引发高度关注。
伽马暴是宇宙大爆炸后最剧烈的爆发现象。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范一中、金志平领衔的国际团队,去年提出雨燕卫星紫外光学望远镜在中等饱和情况下的数据处理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伽马暴GRB220101A的分析研究中,证认出迄今为止人类探测到的最剧烈光学紫外耀发。“伽马暴GRB220101A的辐射光度约为太阳的40亿亿倍,打破此前另一个伽马暴保持14年之久的世界纪录。”金志平表示,这一发现可推动伽马暴中心引擎和物理机制的研究,并为研究早期宇宙、早期恒星形成等提供关键数据。
板块构造运动造就人类赖以生存的宜居地球,控制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分布。聚焦“板块构造何时启动”这一国际重大科学问题,37000cm威尼斯葛荣峰团队联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解决了困扰地质学界多年的花岗质岩浆氧逸度和水含量难以定量的难题,将目前国际主流的板块构造启动时间向前拓展约10亿年。“该项目在解决核心科学难题、拓展板块构造理论、指导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省地质学会相关专家评价道。
发展“暖科技”造福千家万户
入选成果不仅聚焦国内外科技前沿热点,还涌现出许多贴近日常、造福百姓的“暖科技”。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筛早诊早治可极大降低肺癌死亡风险。“针对早期肺癌精准诊疗存在的高危人群筛查不足、诊断精准度低、缺乏个体化手术体系等问题,我们深入开展项目攻关十余年,创立早期肺癌精准筛查、诊断、治疗体系,显著提高了早期肺癌的诊疗效果。”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吴卫兵介绍,团队通过构建遗传风险评分系统,提高了肺癌早筛效能;通过开发影像组学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实现了早期肺癌精准诊断;通过开发以肺段切除为核心的个体化手术体系,提高了早期肺癌患者疗效,疗效优于国际水平。
面向灾害性天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的科学家们,联合攻克雷达、卫星等多源观测资料同化和应用关键技术,提高了灾害性天气的数值预报效果,成果已用于国内气象部门相关模式系统,部分技术在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交通航运、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工业园异味扰民等环境问题,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牵头开展异味精准溯源技术研究,创建“环境异味自动感知与污染源识别一体化监管”系统,实现200余种异味因子浓度的秒级感知,受污染3秒内即可自动锁定污染源。成果率先应用于南京某科技园,区域异味投诉量降低68.7%。目前,这项成果推广应用至30多个园区、企业及城市区域。
攻克“新难题”发力未来产业
AI赋能的企业环境风险立体化诊断与防控技术、高性能可印刷光伏器件、自主可控的公路工程数字设计与仿真关键技术……记者梳理入选成果发现,多项科技进展与未来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我省正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链、未来产业链加速转型、竞相发力。”评审专家认为,在未来产业领域,我省科技创新机构呈现出蓬勃生命力。
混合动力乘用车因油耗低、动力强劲、无里程焦虑等优点,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然而,国产混合动力系统仍有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蜂巢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联合江苏大学等高校、企业,开展混动专用变速箱高效能多模式智能混动技术攻关,在混合动力系统柔性架构平台设计、系统集成设计、效率提升、能量管理等方面均取得突破,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交运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关键期,发展自主可控的公路工程数字化设计成套技术,对解决公路工程行业基础软件“卡脖子”问题、化解信息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过去3年,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徐一岗团队集中力量攻克多个关键技术难题,快速推动自主可控的三维正向设计基础系列软件研发。项目成果推动公路工程BIM正向设计技术的发展,实现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公路智能化设计,形成驾驶仿真技术对公路设计方案验证的成套技术。项目产品在省内多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实现应用,创造了可观的社会、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