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37000cm威尼斯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沈树忠教授领衔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专题项目《深时特提斯生物与环境演变》立项实施。五年来,专题团队成员群策群力,百余人次踏上青藏高原进行工作,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专题还策划、制作了一部科学纪录片,融合专业科学知识与纪实手法,旨在为大众呈现科考的艰辛工作、取得科学发现的欢呼雀跃,揭示地球科学的奥秘,展示地学科技工作者追求科学勇攀高峰的精神。
青藏科考纪录片《穿越两亿年》由37000cm威尼斯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联合出品。该作品首创性地将专业科学知识与纪实手法融合表达,近距离跟踪拍摄科学考察全过程,展现最真实的科考风貌,使科考过程既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又具有广泛的公共性。这也是科学传播领域中科学家团队与纪录片制作团队的首次深度协作。
青藏高原的战略意义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青藏高原问题不仅是区域性问题,更是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课题;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关乎经济社会和民族发展的重大议题。因此,开展第二次青藏科考既是重大的科学任务,也是重要的政治任务。
第二次青藏科考坚持“目标导向、集成力量、查明变化、支撑发展”的方针,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锻造新时代青藏科考精神。科考围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及其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隆升与资源环境效应、资源环境承载力、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与影响、生态屏障优化、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适应、灾害风险防治等重点议题,研究过去50年的变化过程与机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揭示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的内在机理,优化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出亚洲水塔与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和绿色发展途径的科学方案。
深入无人区拍摄
从2017年开始,第二次青藏科考地层古生物团队多次奔赴海拔5000米以上的无人区进行科学考察。科学家们在世界屋脊之巅,用脚步丈量青藏高原的每一寸土地。从微小化石的发现,到大片植物煤层的发掘,他们通过化石这一地球生命密码,解读青藏高原的古老海底环境和洋陆格局。2020年开始,制作团队和科考团队共计25人,先后深入藏北羌塘无人区热觉茶卡等地,与科考团队同甘共苦,共同搭帐篷、攀登高峰,通过航拍、纪实、采访、直播等手段全景记录科学家们的日常野外工作和生活,积累素材达2000G。2023年,制作团队再次随科学家团队深入喀喇昆仑和羌塘木实热不卡及班公湖等海拔5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地区,深度记录科学家们科考全过程,两组摄制团队历经36天纪实拍摄,真实还原了科学家们一线科考的状态。
全景记录科考壮举
青藏科考纪录片《穿越两亿年》全景记录了10大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中的任务七专题六的科考过程。该专题负责人为沈树忠,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以春研究员多次组织实施无人区考察,参与此次纪录片拍摄专家包括地层古生物专项任务的研究员、副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等近20人。纪录片用最逼真的镜头,零距离追随科学家的脚步,记录下科考前沿的珍贵瞬间,带领观众从科学家的视角重新认识青藏高原。
该片的导演封丽介绍,通过纪录片《穿越两亿年》,公众将看到科学家最真实的科考状态,地球生命的洋陆沉浮等科学知识如何层层剥笋被科学家解密。公众将会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上多姿多彩的化石以及化石背后蕴藏的科学意义,从两亿年前青藏高原海底世界的风貌,到如今的世界第三极之巅,地质科学家如何在青藏高原采集化石、重建远古地球前世今生的艰辛历程。这部纪录片不仅是科学传播的重要案例,更是科学家与纪录片团队协作创作的典范。
我院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