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本科生希望继续深造 大企业看重实践经验

    AI高端人才,亟待校企联手“锻造”

    发布时间:2024-04-26 点击次数: 作者:程晓琳 杨频萍 责编:朝翠 王晓艳 来源:新华日报

    自2019年首批35所高校获批设立人工智能专业以来,这一专业已经连续多年成为“爆款”,尤其在2020年度,全国有多达180所高校新增这一专业。“AI人才缺口大”“AI岗位跃升高薪职位榜首”……随着大模型热度持续升温,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作为面向未来产业的新兴专业,人工智能专业似乎成了高薪、好就业的代名词。今年是AI专业本科生大批量毕业的一年,人才“输出”情况究竟如何,能否满足相关产业的旺盛需求?

    相当比例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

    今年就业季,江苏有17所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的应届本科生毕业在即。这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2所高校是首次“输出”人工智能专业的毕业生。记者了解发现,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升学率普遍较高,比如首批设置人工智能专业的37000cm威尼斯,2024届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一共79人,升学人数约七成。在第二批高校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80余名AI专业毕业生,升学人数约占五成,南京师范大学有41名AI专业毕业生,目前确定升学的人数约占四成。

    面对就业市场热切需求,为何AI专业毕业生纷纷读研?“身边很多人觉得我们专业很热门,但其实做到顶尖很不容易。”南航人工智能专业应届毕业生赵家琛已经确定保研本校,他告诉记者,自己身边不乏优秀的同学,毕业就能拿到三四十万元年薪,但是本科生很少能进入人工智能行业最核心的算法岗。“人工智能专业作为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培养周期比较长,因为整体知识结构比较庞大,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我们读本科主要是打基础,并初步地参与一些项目,因为只懂理论、不会操作是学不好这个专业的。”在读期间,赵家琛参加了“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影像诊断,获得全国二等奖,这也激发了他进一步研究的兴趣。他告诉记者,研究生期间会选择人工智能范畴下一个更细分的方向,“比如说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视觉与图像处理等,最好还能够与相关行业结合,及早定位才能走得更远。”

    “选择继续读书,其实是想在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扎根更深。”南师大人工智能专业应届毕业生鲍一飞已收到美国波士顿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准备出国继续深造。鲍一飞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十分清晰,他希望未来成为一名数据科学家,“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已经横空出世,我相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广阔。本科期间,我们已经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结构等课程上打下了坚实基础,但距离自己的目标还有明显距离,相信经过深造学习,回国后能打造出更多服务社会民生的人工智能应用。”

    互联网“大厂”看重实践经验

    在一份关于2023年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的调查报告中提到,5年来,互联网人才需求增长趋势平缓,而人工智能在2020年之后处于总体迅速上升态势。2022年四季度,人工智能新发职位是2018年一季度的2.74倍,而互联网仅与2018年一季度持平。在薪资待遇方面,ChatGPT相关领域热招职位以算法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为首,平均年薪40万元左右。

    作为人工智能方向的硕士应届毕业生,南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生徐一丹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市场需求更有直观感受,“市场需求确实不小,其实除了互联网企业,新能源企业、通信企业也有不少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岗位。”她的毕业去向是字节跳动的测试开发工程师,这也是她本科毕业时的志愿。因此,在去年秋招开始前,她从去年1月份开始,就陆陆续续向“大厂”投递了几十份简历。“当时还有点焦虑,大概5月份才收到了来自快手的一份实习Offer。”徐一丹认为,这份实习帮助她真正了解互联网企业的真实项目,“跟我们系统化的知识学习不同,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并且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徐一丹表示,解决现实问题与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都是互联网企业非常看重的素质。“在读研期间,我的课题是关于会话推荐,根据匿名用户短期行为预测他们下一步想要交互的物品。我当时做了一个小的创新点,这在面试中也是个‘加分项’。”徐一丹介绍,研究生所在小团队有6人均为推荐算法研究方向,除了两人深造外,其余4人都斩获理想的Offer,不过真正能进入算法岗的也只是个别人,“除了高学历外,我们还要紧跟企业的现实需求。”

    与求职者感受一致的是,大模型训练等人工智能岗位非常看重实践能力甚至工程经验。有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坦言,高校在这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在校招时,10份里甚至只能有1—2份基本匹配岗位需求的候选人。所以不少企业在人工智能相关岗位上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候选人,校招生优势并不大。

    “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是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必须扎实练好的功力。”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副书记安春梅介绍,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和产业技术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就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南师大人工智能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大学4年8个学期不间断,实践教学占比超四分之一,“学院正在积极筹备2024版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将进一步增加工程实践课程、学科前沿发展与领域特色课程的占比。”

    即将踏入职场的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已经接受了一场“职场实训”。近日,南师大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举行了一场2024届本科毕业生企业实习实训汇报会,对此前学院联合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优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为期4周的企业实习实训进行总结。2024届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刘瑞阳介绍,他们在翼辉公司实习期间,完成了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项目通过自然、直观的人机交互,实现了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数据收集与分析。”

    顶尖人才供给需要校企联手

    从AI领域的人才需求来看,算法工程师等岗位缺口虽然很大,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很高,这是不少本科生持续深造的原因。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程健介绍,研究院当前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较大,以硕博研究生为主。比如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岗位,就要求博士学历,具有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大模型等相关项目经验,或者具有雷达、无线电信号处理工作经验,且熟悉TensorFlow、PyTorch等主流深度学习编程框架。“此外,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实践经验背景十分重要,比如大模型工程师应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大模型系统。”

    “人工智能本身是一个大的赛道,不局限于某一类或某一个岗位,所以说整个行业在岗位分层上存在差异。”海康威视校招负责人易佳妮介绍,企业每年招聘上千人左右,基于岗位类型去进行分层人才招聘。岗位不同,对应聘者的能力要求也大为不同。

    在核心技术岗位,比如算法、器件、传感器、大数据等,对应聘者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且在学历上硕博优先,较为看重应聘者专注力和前沿技术的探索成果,研究项目、论文发表情况等都是重要考量因素。在一些应用型技术岗位上,企业也面向本科学历毕业生开放招聘通道,尤其复合型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体量较大,在应聘中较为看重应聘者实践经历和项目经历。此外,一些人工智能产品营销类岗位,相对来说专业门槛较低。“虽然非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也可以投递,但相关专业毕业生在后续工作中技术理解和上手速度上会有优势,在招聘环节更受青睐。”易佳妮说。

    在常州工学院首届41名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中,目前已经有超过30%的学生拿到了心仪录用通知。在已拿到录用通知的学生中,除了常州本地企业,还包括苏州立讯精密工业股份公司、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人工智能相关岗位。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系主任成宝芝说,在设置专业方向时,学校开设了智能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方向,“现在回头看,这个选择是非常明智的,这两个方向非常契合当前的企业用人需求。常州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人才需求稳步增长,且吸引常州高校毕业生毕业留常力度较大,让不少毕业生愿意在本地闯出一片天地。”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专业的培养目标。”近日,常州工学院人工智能系组织学生前往嘉创飞航(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单位交流学习,深化学生对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认知。成宝芝介绍,专业积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应用型人才建设。“平时,我们还会把南京等地的人工智能企业科研人员请到学校来,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产业界大咖,还与企业联合设计课程和实训计划,让学生不会与产业脱轨。”

    “在公司校园招聘中,前沿技术岗位占比约10%。”易佳妮直言,目前人工智能人才市场存在倾向性失衡问题,市场整体人才供应旺盛,但头部层次人才仍较为紧缺。她认为,校企联合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已成为高校和企业的共识,“企业在突破一些较难的技术领域时,也会选择通过和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与高校教授联合进行项目申报等方式,推动产教融合,进行人才联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