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何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生?——《约翰·怀特教育文集》分享会”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4-04-22 点击次数: 作者:焦小新 责编:申博恒 王晓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4月20日下午,“何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生?——《约翰·怀特教育文集》分享会”在教育科学出版社举行,37000cm威尼斯教育研究院教育学博士生导师桑新民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迟艳杰教授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

    《约翰·怀特教育文集》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一套教育哲学丛书,涵盖了当代著名教育哲学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约翰·怀特(John Peter White)近40年来的代表性著作和主要论文。在这些著作和文章中,约翰·怀特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探讨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什么、何谓受过良好的教育、如何理解儿童的心灵、工作在个人生活中应居于何种地位等重要问题。

    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

    在主旨演讲环节,桑新民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首次翻译引进约翰·怀特的《再论教育目的》的背景和影响,指出本次重译该书,并推出《约翰·怀特教育文集》的重要意义。他强调,教育哲学必须深刻探讨教育与人类文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关系,当前人类文明正在经历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时代文明的大变革,教育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不断认识和超越自我的人为根本目标,探索信息时代从儿童开始培养的信息化、智能化自主团队学习模式,跨越数字鸿沟,开创健康和谐的教育新生态。这套教育哲学译丛旨在让更多中国读者通过以约翰·怀特为代表的世界教育哲学家群体,领略教育哲学殿堂博大精深的教育智慧,提高教育阅读、思考、实践创新的层次水平。

    迟艳杰从哲学家如何思考问题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了约翰·怀特关于“为了人的良好生活”之教育的论证。她表示,在约翰·怀特所处的英国社会,“工作是人生活的中心”这一观念已根深蒂固,似乎天经地义,然而约翰·怀特恰恰在人们习以为常、根深蒂固的观念上进行反思和质疑,这是他的独到之处和勇气。约翰·怀特通过将工作区分为“自愿的”和“非自愿的”,形成他分析和立论的概念工具,并以此引出“良好生活”的观念。约翰·怀特追溯了“工作中心观念”形成的文化思想根源,并在他人的认识基础上向前推进,主张“在充满各种活动社会中办教育”,希冀人们追求并实现一种欣欣向荣的生活,也就是关心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良好生活。

    石中英梳理了约翰·怀特在《教育与工作的目的:对工作和学习的新哲思》一书中对“工作中心性”观念的批判性分析,介绍了约翰·怀特对教育、工作与良好生活关系的思考,并讨论了其学术工作对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教育改革和教育哲学研究的意义。他提到,教育哲学的价值在于引导人们关注并思考主导其教育和生活的根本性观念,反思在这些观念支配下的生活是否始终是合理与正当的,从而开辟新的教育与人生的可能性。运用约翰·怀特的理论观点,有助于指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从更开放、广泛的视角思考如何让生活更有价值。

    圆桌对话环节

    在圆桌对话环节,3位专家进一步分享了阅读约翰·怀特著作的感悟,表示约翰·怀特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迎接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提供了重要启迪,呼吁在学校中营造鼓励自主选择和承担责任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为度过充盈、有意义的人生做好准备。

    在互动环节,现场读者纷纷向主讲嘉宾提问,表达了对约翰·怀特的著作及其思想的浓厚兴趣。嘉宾们耐心解答,与读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次活动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和教研网联合主办,同时进行网络直播,吸引上万名读者线上观看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