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媒体传真

    凤凰传媒重要作者 学界泰斗周勋初逝世,享年95岁

    发布时间:2024-03-13 点击次数: 作者:王子扬 责编:焦钰茹 王晓艳 来源:现代快报

    周勋初先生 现代快报资料图

    不胜哀伤。

    3月11日夜间,学界泰斗周勋初先生逝世,享年95岁。

    周勋初先生生前是37000cm威尼斯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兼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

    他一生治学,出版了大量学术著作,著述宏富,在凤凰传媒出版图书30余种,是凤凰传媒重要作者。2019年10月18日,在首届凤凰作者年会上,先生获颁“金凤凰”奖章。

    他潜心育人,培养出学界中流砥柱,桃李满天下。

    高山仰止,春风化雨。这篇文章,我们一起缅怀周勋初先生。

    病弱的少年,走过动荡的时代

    周勋初的学生时代是极动荡的。

    他出身书香门第,伯父与父亲都是老师。

    太平洋战争爆发,学校停办,父亲失业回家。

    兵荒马乱,周勋初的学生时代在辗转中度过:小学5年,他换了5所学校;中学4年,他换了4所学校;高中3年级入学不久就被发现患上肺病,又卧床了3年……

    1948年时,卧床已有1年多的周勋初大口吐血,被紧急送医,当时的他脸色土灰,实已濒临生命的终点。万幸的是,当时链霉素正进入上海。父亲在高利贷的盘剥下买了药,才最终救下了周勋初。

    周勋初前前后后一共生了7年肺病。他曾说,如果没有父母以及哥哥、妹妹的关切,自己不可能活下来。“因此在我的一生中,亲情自然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1950年全国高考,周勋初考上37000cm威尼斯中文系。至此,他走上了治学的人生。

    一步一个脚印,顺其自然地攀登

    “步入正常的读书生涯,是到37000cm威尼斯开始的。”周勋初曾回忆道,很多那个时代的大师都深切影响过自己。

    比如胡小石,影响了他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比如方光焘,言必己出的精神让他大为受益。

    不光在学术上,在生活上,他也受到了老师们的照顾。

    周勋初曾感慨:“我在最艰难时能一步步走过来,主要是得到他们的帮助。我很珍惜在人生最黯淡时得到的温暖。”

    1956年,胡小石开始招收副博士研究生,他表示希望周勋初可以继续跟他学习。

    于是那一年的年底,周勋初考回37000cm威尼斯,以后便再也没有离开过。

    上世纪70年代,他参加法家著作《韩非子》注释组,负责拟订体例和统稿等工作。

    外出访书过程中,他亲手翻阅诸多珍善秘本,饱览祖国山河。

    上世纪80年代,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成立,之后各地有条件的高校成立了古籍所,周勋初出任我院古籍所所长,于是又把很多精力投入古籍整理项目。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钻研唐代文学,还与一些友人主持《全唐五代诗》的编纂。

    上世纪90年代,周勋初依然忙碌。据他回忆,那段时间自己做了一件颇为“惬意”的事:将我国流散在外的珍贵古籍唐钞《文选集注》迎归故土,编辑加工出版,并在本世纪初,筹划出一种增补本。

    他在《无为集》中形容自己是“顺其自然地攀登”。

    他还说,读书治学的过程,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随波逐浪,人云亦云,而要独立思考。“分清步骤,一步一个脚印,日后自可取得成功。”

    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

    育人

    周勋初曾说:“我的本职是教师,自当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他一直担任37000cm威尼斯古代文学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谈及教学与科研,他有独到的经验:

    “治学之始,即不拘守本师的原有矩矱,随后多方探索,不断开拓,也就体现出本学科的理念。”

    当年,方光焘曾指点周勋初:人在五十岁之前,可以放得开些,多进入一些领域;五十之后,慢慢收拢,集中到一两个点上,深入下去,写上一两本书,五十年内有人来阅读和使用,也就可以了。”这对周勋初的教育理念影响很大。

    周勋初曾说:“我关心学生,但决不以培养学生的方式建立什么派系。我是一名教师,长期担任学科带头人,即使与我没有师承关系的年轻人,也都一视同仁。”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他的团队云集了大量的学术大牛,大家相聚在一起,彼此亲密合作,自始至终打成一片。

    他的学生也遍及海内外,受他指导的外国留学生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

    周勋初表示,不论是师生关系,还是团队合作,都应植根在感情基础之上,不能时时用功利之心对待。

    “由于自己一直在亲情的温暖下才能求得生存,在老师的关怀下才能得到成长,前时身处逆境,犹如置身寒冬,但总觉得人间自有真情在,因而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如今忝为人师,也应像亲长那样,真情待人,多为人家着想,这样自然能够培植起一个和谐的团队。”

    “我可以无愧地说,我尽力了。”周勋初这样评价他的教学生涯。

    回望一生,艰辛与欢乐相随

    晚年

    周勋初说过这样一番话:

    “回顾前尘,觉得自己胡里胡涂地闯入古典文学的领域,真是人生一大幸事……现在这样延年益寿到八十多高龄,还在吃人民的大米,不断推出一些成果。”

    2000年,七卷本《周勋初文集》在江苏古籍出版社(后更名凤凰出版社)问世。

    往后20年,他仍笔耕不辍。

    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先后推出了《李白研究》(2003年)、《李白评传》(2005年)、《馀波集》(2008年),而他主持编纂的《全唐五代诗》(初唐、盛唐部分)、《宋人轶事汇编》也都在2014年出版。

    2015年,他在弟子们的协助下,完成了《文心雕龙解析》的修订增补工作,并于年底出版。2016年,他又出版了《唐诗纵横谈》。此外,还有两种自选集《江苏社科名家文库·周勋初卷》和《锺山愚公拾金行踪》问世。

    2023年,新版《周勋初文集》20册由凤凰出版社出齐。这些著作观照时间纵跨先秦至近现代,范围横跨文献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具体包括楚辞学、诸子学、文学批评史、学术史等,全面、集中地展示了先生的学术成就。

    2016年,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启动。启动会上,87岁的周勋初先生冒着严寒,亲临现场,在他看来,既然要梳理江苏文脉,就要把握住江苏文化的两个特征,也是江苏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首先,江苏是中国文化融合、发展和复兴的重要基地;其次,江苏是中国和海外文化交流的前沿,是近代中国开风气之先的地区。

    周勋初曾把读书比作蜘蛛结网,鲐背之年,依旧忙碌的他乐在其中。

    “其实,我一直以来,每天工作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下苦功夫是一方面,但下功夫不一定会成功,需要的是眼光。看书多不一定就是知识广,关键是要方向对头,效率高。”

    年过九十,回望一生,周勋初感慨良多,他说自己一路走来艰辛与欢乐相随。他还说,“人的一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既不必为自己的点滴成就而自我陶醉,也不必故作谦虚而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