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说】
习近平总书记5日下午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原声
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佘才高:
支持在南京都市圈范围开展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试点,探索出台数据、能耗、用地等要素统筹、市场交易、有偿流转等标准规范,推动要素合理流动。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委、37000cm威尼斯商学院教授杨德才:
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全国各地都应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创新为产业发展赋能。
南京落点
努力拓展新空间,展现新作为
3月7日,宁马城际铁路项目(马鞍山段)慈湖站建设现场一片忙碌,根据进度计划安排,今年9月,全线力争实现“桥通”,11月实现“轨通”;同样在7日,宁镇“两市一窗”公安政务服务窗口正式挂牌运行,已首批进驻四大类18项高频服务业务,实现事项“无差别”“跨市办”;眼下,南京铁路枢纽规划的三大主客站之一的南京北站,开工建设进入倒计时……3月伊始,万物复苏,我市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利好消息不断传来!
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城市群特大城市、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重要门户城市,以及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和江苏省省会,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交汇区域。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把区域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布局,努力拓展新空间,展现新作为。
携手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邹俊杰,家住安徽芜湖,工作地点在南京雨花台区软件谷,今年是他坚持跨省通勤的第四年。作为南京都市圈发展的见证者,他说,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城市之间的边界感和距离感逐渐消失,“跨城通勤既能到更大的平台去发展事业,也能照顾到家庭,让事业更有奔头,让生活更有希望。”
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同意,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层面批复的都市圈规划。通勤效率显著提升,正是都市圈建设的标志性成就之一。
3年来,轨道上的都市圈加速形成。目前,南京都市圈实现了高快速铁路设区市节点通达率100%,县县通上了高速公路。都市圈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宁句城际于2021年底正式通车,宁扬、宁马、宁滁3条城际轨道正在加快建设。
同时,我市还强化科技产业协作、共建区域大市场、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共护生态环境,上线运行“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图谱”。2023年,“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图谱”,已汇聚都市圈城市创新资源、技术需求、科技政策等数据超50万条;实施长三角(南京都市圈)科技合作计划,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2.64亿元,推动创新资源持续开放共享。
为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成立南京都市圈新电商产业创新合作联盟,发布南京都市圈新电商产业创新合作十大行动;举办都市圈文旅消费推广季活动和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活动,区域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共享优质服务资源,南京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接入“8+2”成员城市99家医院;南京都市圈职业教育名师名校长联盟成立,南京累计与淮安、镇江、滁州、马鞍山等城市共43所学校结对合作。
优化政务便民服务,发布《南京都市圈城际政务服务发展联盟高频通办事项清单》,200个高频事项实现都市圈同标准办理;积极开展南京都市圈毗邻地区“跨省通办”线下专窗建设试点。
轨道交通一体化、产业创新一体化、优质服务一体化……随着都市圈不断建设发展,都市圈公共服务与优质资源的共享度持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2023年,在“8+2”成员城市的共同努力下,南京都市圈经济发展势头平稳向好,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049.46亿元,都市圈占全国比重为4.0%。
当下,南京正坚定扛起中心城市“走在前、做示范”的责任担当,紧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和南京都市圈规划定位,坚持各扬所长、互利共赢,聚焦基础设施联通、产业科创协同、公共服务共享等重点领域,围绕宁镇扬、宁马滁同城化片区及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板块建设,携手各成员城市努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3月7日,在六合区三友湖桥东100米处,随着1榀32米的简支箱梁稳稳地架在仪征特大桥260号墩和261号墩的垫石上,标志着北沿江(沪渝蓉)高铁南京段正式拉开架梁序幕。备受瞩目的南京北站近日也迎来好消息,《南京北站站房及相关工程初步设计》获国铁集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南京北站的开工建设进入倒计时。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的战略支点、创新引擎和门户枢纽,近年来,我市轨道交通建设方兴未艾。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以南京为中心的一小时通勤圈、一日生活圈正在加速形成,南京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已纳入新一轮国家公路网规划;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实现T1、T2双航站楼联合运行。
推动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我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更高站位、更高视野、更强担当深化合作。
省内,稳步推进省内南北合作试点示范——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省际,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跨界区域,已建立“领导推进小组+指挥部+投资公司”的三层管理架构,联合编制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共同开展招商活动,推动产业共建和社会共治。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等,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
产业创新协同不断深化,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成员城市发起成立南京都市圈产业链联盟,促进各类科创资源优化集聚。今年1月30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3》,该报告显示,三省一市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速前进,41个城市协同创新能力排名中,南京位列第三。
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有效释放各地区发展动能,实现优势互补,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优质公共服务一体化、连锁化供给,17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都市圈同标准办理;加强教育合作发展,与都市圈城市32所学校建立校际结对共建,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推动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建立健全区域联动机制,坚持共抓长江大保护,沿江城市共同开展长江流域禁捕、禁采联合执法巡查。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描绘的“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美好蓝图,正在逐渐变成公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努力推动对口支援协作合作
眼下,距离今年高考已不足百日。近日,新疆伊宁市第一中学的高三年级学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南京市六所中学高三年级同学们发来的祝福视频;自2016年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南京与青海省西宁市不断突出动能共育,在新能源、农业、畜牧业等多领域,深化产业帮扶、人才支援等工作……
对口支援协作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目前我市承担了8个地区的对口支援、对口协作、对口合作(“三对”)工作任务。
南京市和伊宁市是对口支援地区,和西宁市是对口协作地区。其他“三对”地区还包括——对口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新疆特克斯县、重庆市万州区;对口协作:陕西省商洛市;对口合作:辽宁省鞍山市、湖南省张家界市。
今年2月,我市召开全市援派挂职干部座谈会。过去一年,我市凝心聚力推进对口支援、对口协作、对口合作工作,取得了沉甸甸的成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对”工作,2023年,全市共落实援助资金9.73亿元,安排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项目262个,帮助销售农特产品9亿多元、就业5万多人次、培训干部人才2.1万余人次,助力对口地区新增落地投产企业48家,实际到位投资52.08亿元,帮助引进推广农作物优质新品种和农业、医疗等方面新技术共计73项。
过去一年,我市深化资源对接、推进产业精准合作,不断聚焦资源禀赋、筑牢产业承接载体,聚焦科技赋能、助力推进乡村振兴,聚焦特色产品、开展消费帮扶。
过去一年,我市注重民生幸福、开展“组团式”帮扶,推进一体化教育帮扶确保“上好学”,全方位提升医院综合能力水平助力“看好医”,擦亮劳务品牌促进劳动力“就好业”,“镇安月嫂”“商南技工”“丹凤厨工”“柞水汽配工”“山阳辅警”等劳务协作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过去一年,我市坚持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开展文化交流,促进融合发展;推进青年儿童互动交流,夯实交流交融基石;推进结对共建,编织交流互鉴的纽带。多方合作成功举办第一届江苏拉萨周暨第四届南京墨竹周系列活动和“大美青海·南京西宁文化旅游周”等活动;举办伊宁市第十一届金秋民俗文化旅游节,专门设置南京非遗民俗文化展示街,让伊宁市民和游客领略南京非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增强发展动能上主动担当作为,在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上率先积极探索,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扎扎实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各项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落地落细落实,不断增强对全省协调发展带动力、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力、国际资源要素链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