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今年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五周年,为积极宣传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理念和思路,充分展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中国之声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联合推出特别策划,多位两会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结合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这一主要工作,从多重维度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积极建言献策。
本期嘉宾:37000cm威尼斯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
●我国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新时期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关系?
贺云翱: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是持续发展的。现在考古和文化遗产界一般是把它分成三个大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考古学重要的开启阶段,文化遗产事业也是一个起步阶段。比如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良渚文化等等,这些海内外闻名的长江流域的考古学文化都是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发现或确认。这一时期的文化遗产领域,主要是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置,从国家级到省级、市级、县级,中国的文化遗产主要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保护体系建立,有利于系统性保护。
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之前。考古工作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考古项目的数量、考古的质量、考古的人才培养以及考古的学术研究及成果利用方面都得到了新的发展,包括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在内的很多重大考古的评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考古遗产的保护利用方面,比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遗址保护,也是在这个时期提出的。
第三个时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这就为考古学与现代化发展,与文化自信、文化繁荣,与当代文化建设更好地结合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考古学人才队伍、考古发掘项目、重大考古发现、考古遗产的利用都获得很大进展。中国考古学展现了辉煌成就,为中华文明的研究、为中国特色文明研究提供了强大科学支撑。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如何从考古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贺云翱:所谓“满天星斗”其实就是讲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是多样、多元的,在多样性和多元的过程中,慢慢走向了统一,出现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这个特点的认知,其实与考古学的支撑直接相关。我们为什么要探讨各地方文明起源或者叫“满天星斗”再到中华一统呢,其实就是想说明当代中国文明,它的来源、内涵、特征、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它的包容性、连续性、创造性以及其他若干特性的形成的过程和原理。
我们早期讲中华文明,一般来说只是讲黄河流域,也是在考古学的支撑下,逐渐发现了中国在多个地区产生了地域性文明起源问题,尤其是长江流域,随着河姆渡文化等重要的考古学发现问世,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比如上游三星堆这个重要的考古发现等等,为人们重新认识中华文明,认识黄河和长江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资料、新的认识,改写了过去对中华文明的旧有认识,让人们产生了对中华文明一些新的发展机理、发展过程、发展动力以及发展成就的认识。所以说,中国考古学对中华文明的总体性认识,对认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地位、特色提供了强大的学术力量、思想力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第一批启动建设的国家文化公园,五年来有哪些成功的建设经验?
贺云翱:大运河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个辉煌的文化成就。 在历史上,整个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文化的富集区,现在也是中国文化建设的繁荣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五年来的首要成就,是大运河沿线地区都对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做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开展大运河考古,很多埋藏在地下的大运河文化遗产得以展示,人们通过文化遗产、考古学对大运河文化获得了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认识。
第二个方面,在党中央统一部署安排下,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文旅部等有关部门的协同指导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顺利出台。这样一来我们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就有了顶层设计和科学引领。
第三个方面,在摸清资源的基础上,各地都注意把自己的特色文化给挖掘出来。尤其是江苏在大运河起源、持续发展、文化创造方面,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有大量的行动,比如江苏以大运河文化作为抓手,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作为重要的引领力和推动力,来引领整个江苏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第四个方面,整个大运河沿线大概有50座和大运河文化相关的各种文化场馆,包括博物馆、艺术馆、非遗馆等,一系列有关大运河文化的博物馆群落和体系日渐形成,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历史村落以及水利遗产、交通遗产等等,以文旅部门为主,水利、交通、自然资源、民政等多部门协同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了强大的合力,这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主要方面。
●2021年两会期间,您与其他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尽早建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提案,同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正式启动。2022年,您又提交了《关于促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与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的提案》。请您谈谈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意义是什么?
贺云翱: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对长江文化进行学术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又参加了若干有关长江文化的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包括区域性的一些规划编制等工作,对长江文化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从中国式现代化这样的发展指向上,我能够看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意义。
长江流域从唐朝中期以来,就是中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高地。尤其是宋代以来,它持续地支撑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规律性的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流域在国家宏观经济和整体的现代化发展中它的规律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把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方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建设,也就是物质文明建设,同时又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样的指示要求,其实就是长江生态文明建设,再到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也就是重视长江流域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正好符合党中央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要求。
在当前中国所有的区域发展中,国家出台的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江经济带具有非常好的条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验区,率先的发展区和引领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其他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它和长江经济带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等相协调。在这中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如何能够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其他方面更好地结合,在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中,整个长江流域在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中,来发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综合性作用,这就是我们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在现代中国发展中所具有的重大价值,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视频请看链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4963009961180613314&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
监制|赵军 王磊
记者|孙鲁晋
统筹|任慧 高琰鑫
编辑|李瑞 章宗鹏
联合制作|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