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江苏文脉大讲堂·13市13讲”启动仪式暨首期讲堂在南京举办。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赵金松,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江苏文库·研究编》主编张新科,文化名家、37000cm威尼斯文科资深教授、《江苏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副主编莫砺锋,著名作家、南京市作协主席叶兆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汪晓燕,南京市建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晨,共同启动“江苏文脉大讲堂·13市13讲”。
江苏文脉大讲堂
升级再出发
“江苏文脉大讲堂”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自2022年7月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19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博物馆、图书馆、学校等文化场所。莫砺锋、胡阿祥、徐兴无、程章灿、叶兆言、张新科等著名专家学者先后担任主讲人,受到读者和观众的热烈欢迎。通过专家学者的讲授与解析,经典得以亲近大众,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在当代的价值也得到充分彰显,从而获得了根植于民众的、生生不息的能量。
“互联网+江苏文脉”创新模式,可视化、系列化、碎片化立体式传播,让传统文化浸润人心。截至目前,江苏文脉大讲堂全网总阅读量已超1.6亿次,推出19期直播视频、百余条短视频,诞生了多个流量超百万的爆款。网友纷纷留言点赞,称这才是“文化大省的硬核广告”。2024年1月,“江苏文脉大讲堂系列直播平台”荣膺2023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在致辞中表示,在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中,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始终坚守使命担当,以传世之心、敬畏之心精耕细作,打造精品。章朝阳说,“江苏文脉大讲堂·13市13讲”是延续和升级,也是向着更广阔前方的重新出发,“在已经成功举办19期江苏文脉大讲堂的基础之上,‘江苏文脉大讲堂·13市13讲’系列讲堂,将深入江苏各地,探寻‘苏大强’的文化密码。”
文化名家莫砺锋、叶兆言
分享他们的“文脉情结”
江苏,人杰地灵,俊采星驰,是许多著名作家和学者的家乡。“江苏文脉大讲堂·13市13讲”启动仪式现场,江苏籍文化名家莫砺锋、叶兆言向现场嘉宾、观众以及网友分享了他们的文脉情结。
莫砺锋说,“苏大强”很了不起,13市各有特点。文化的整理研究,一开始是学术界的事情,但最后的价值导向是普及到全社会。江苏文脉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知名学者面向大众开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孟子在讲儒学传统的时候,提到一个词叫‘亲炙’,就是当面听老一辈思想家讲话。当面听讲,跟看书是完全不一样的。”他说,这是一种“亲切的传播”。随着13讲走进江苏13市,文脉传播在社会上的普及便又上了一个台阶。
叶兆言说,“文脉这两个字,说的是文化的血脉,应当是年轻脉动着的。文脉的传承,离不开文脉的当代性。为什么要做文脉大讲堂这样的活动?我想,目的就在于发现和展示文脉的当代性和当下性。它应当是充满着青春的气息。”作为长期生活在江苏的作家,叶兆言特别关注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并建议在文脉大讲堂中引入有关江苏经济的内容,“所谓文化,人文化成,说白了,就是经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经济,就没有文化,经济就是文化。”
江苏文脉实力圈粉年轻人
“文脉传人”代表分享江苏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频出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浸其中,成为传播者、传承者。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他们热情拥抱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造更多可能。近期开展的“文脉传人”征选活动就引来不少年轻人加入,共同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启动仪式上,“85后”王婷和“10后”唐千涵、付晨智三位“文脉传人”代表也分享了他们的感受。
作为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中“85后”成员,王婷在整理和研究江苏文献典籍的过程中,收获满满。王婷说,她是江苏人,参加江苏文脉工程的工作,是对家乡文化不断深入了解和研究的过程,“首先是惊叹于江苏文献家底之丰厚,珍贵的文献版本让她大开眼界;其次,整理江苏文献典籍,需仔细阅读元典,并多方搜求资料校正,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史料内容。”参加江苏文脉整理研究的工作,对王婷来说,也是不断学习、攻关克难的过程。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的唐千涵和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的付晨智在生活里都是“诗词小达人”,在现场,他们饱含深情,分别朗诵了杜牧的《江南春》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首期讲堂解码
“别样的南京”
启动仪式之后,首期讲堂精彩开讲,以“别样的南京”为主题。主讲人卢海鸣从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多重的城市形象,众多的历史名号、丰厚的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带读者领略不一样的南京。
南京人“骄傲”的底气是什么?卢海鸣列举了一组数据:5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6000年的人类居住史、3100年的建城史、约450年的建都史……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还是国际和平城市、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中国唯一跨越江南江北的古都、中国“名号之都”或“名号之城”。
金陵、建业、石头城、白下……拥有近3100年建城史的南京,更迭过多个名号,“南京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名号之城’。”卢海鸣介绍,在今天南京市域范围内,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70多个各具特色的名号。如同繁星般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号,印证着这个城市的厚重历史。
卢海鸣还特别指出,本次讲堂举办地建邺区的名字,正是沿用了南京古代的名号之一。“建邺”其名,源于南京在六朝时期的一个名号,“六朝是南京建都史的起点,也是长江流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中心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