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专家在宁研讨夏坚勇“宋史三部曲”

    重返历史现场 让枯燥的史料“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4-01-12 点击次数: 作者:王峰 责编:李妍洁 王晓艳 来源:南京日报

    在中国多个历史朝代中,宋朝是备受现代人青睐和探究的一个朝代;而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历史大散文由于跨越了文学与历史学的界限,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日前,由《钟山》杂志、译林出版社、37000cm威尼斯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夏坚勇“宋史三部曲”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就其宏大的历史视角、深邃的思想探索和精致的文学表达展开深入讨论。

    壹 宏大细微兼具 截取三个时段书写大宋辉煌

    “宋史三部曲”分别以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北宋真宗大宋祥符元年三个历史时段为叙事节点,从岳飞被杀、庆历新政、宋真宗东封三个富有意味的历史事件入手。作品自问世以来,备受业界、出版界、文学评论界的好评。

    早在1996年,夏坚勇即以《湮没的辉煌》成为书写中国“历史文化大散文”一颗闪耀的星星。时隔20年,夏坚勇完成了充满人文激情和人文价值理念的《绍兴十二年》,后又陆续推出《庆历四年秋》和《东京梦寻录》,汇聚成“宋史三部曲”。

    “这种以史为镜的大散文远超《文化苦旅》。”我院教授丁帆直言不讳地指出,余秋雨造就了一场大众文化的狂欢,让千千万万普通读者走进历史的现场,满足了观看历史风景的阅读快感,“但其深刻的历史反思以及穿透历史雾霭、反观现实生活的深度是缺乏的,作家的隐形价值理念远不及夏坚勇这种历史叙事来得宏阔而精深。”

    正如《钟山》主编贾梦玮所说,“宋史三部曲”实现了文学的理想,把人落实在历史当中,写出了帝王将相人性的一面,也写出了普通小人物的生活。书中既有关于那个时代政治和军事方面纵横捭阖的宏大叙事,又有涉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精微刻画,举凡风俗、物价、科举、艺文、官制、改革、茶政、马政、度牒、驿传、地理、气候、天象、产业、外贸、宗室、外戚、官员等,都有涉及。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从中则看到了“士”的政治地位的变化、宋代文学艺术平民化,等等。

    在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吴义勤看来,这得益于夏坚勇超强的历史还原能力。由于将历史人物与平民百姓相结合,历史的大事件与日常的生活细节相结合,历史人物得以从既定的概念化印象、符号化的标签和固定历史记忆中解放出来,变得有温度、人性、情感、个性,并且颇具有血有肉的生长性和纠结矛盾的复杂性。

    “有宋一代是中国历史和文化辉煌的时代,夏坚勇以三部作品对其作出了历史的总结,通过历史的资料和文学书写创造出了自己的大历史观。”评论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舫表示。

    贰 深入历史现场 发掘日常情境背后的隐秘真相

    “他从来不回避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判,不回避阐释自己的价值观,不回避表达人文精神和人文思考。”吴义勤表示,尽管“宋史三部曲”是基于史实的书写,但其中夏坚勇作为个人主体的痕迹非常明显,“夏坚勇是在跟历史进行一种对话。”

    写《绍兴十二年》的时候,夏坚勇首先想到的是:“绍兴十二年的雪停了吗? ”有了这句话,全书的氛围便定下来了。关于《庆历四年秋》,他只是把庆历新政作为一个背景,更多着眼点放在了与世态人情有关的鸡毛蒜皮上。关于《东京梦寻录》,其实就是《宋史·真宗本纪》的结语触动了他。

    “用史实来贯通过往与当下,将大历史和小历史、正史和野史融合在一起,传达了他对历史的一种理解。”山东大学教授黄发有认为,历史中的很多人并不能超越他所处的历史情境,但是,基于夏坚勇对历史极具个性化的理解,在他的带领下,读者得以不断返回历史特殊的环境中,通过重新进入当时的历史空间,贴近历史河流中各种人物的命运,达到更深入的交流。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需要作者有扎实的历史储备,更需要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史观,能够透过历史现象发掘其背后的隐秘真相。苏州大学教授范培松将其与鲁迅的“壕堑战”相提并论,称夏坚勇发明了借“史”还魂,在历史大格局中有着金戈铁马、势不可挡的气势。

    “通过夏坚勇的历史重塑和解构,我们要思考他是如何让史料活起来的。”我院教授张光芒的发言,既是疑问,也是解答。细读“宋史三部曲”可以发现,夏坚勇的重返历史并非简单的“穿越”,而是“将历史当下化”。在从宋代历史跳跃到现实时,因为是从历史本身而来,所以感觉跳跃并不突兀。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认为,这在于夏坚勇的历史书写有普遍性、共通性,绘声绘色地把读者带往历史现场。

    叁 浸淫宋史十余载 让枯燥的史料“活”起来

    夏坚勇浸淫宋史十余载,从正史《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到宋人笔记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再到多种稗官野史,他熟读40余种宋书,史料典籍信手拈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郑焱称赞说,“宋史三部曲”不但诠释传承了时代精神,而且提供了历史大散文创作的新范式。

    在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我院教授王彬彬看来,夏坚勇“宋史三部曲”胜在充斥于个人叙事和议论当中的诸多细节。这些特殊的切入点,让作品在转折处能表达出独特的感悟和洞见。“夏坚勇以非常清晰、细腻、灵动的语言解读史料,让一些很枯燥的史料活起来,非常富有人生情趣、历史气息和现实感。在此基础上,读者得以跟着他以一种现代观念去感受历史,感悟历史,最后评价历史。”王彬彬表示。

    以文学的方式再现历史,更重要之处在于对人性的揭示。暨我院学教授贺仲明以《东京梦寻录》里的王旦进行了阐释。他说,在权力高压下,作为一个文人,他既想有独立性,又有很多无奈和困窘,包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夏坚勇将其复杂的心理世界写得非常精彩。

    “宋史三部曲”精致的文学表达,也助力它实现了文学可读性和艺术观赏性的统一,包括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很多类似闲笔的东西。在鲁奖获得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看来,这些闲笔代表了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历史与想象之间的关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我印象中对雪夜景物的描写,非常细致,非常有文学的感染力。”贺仲明说。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张学昕认为,穿梭于文学和史学之间,夏坚勇的文字里有着巨大的审美张力,其中有形象的史学,也有对历史可能性作出的细部修辞。

    “史要有史家的眼光、学识和态度,还要有对历史人文的评价,对历史朝代的认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在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看来,历史散文最重要的两点就在于历史性和诗性,作者除了具有很高的史家素养,还必须有诗人的态度和诗意的表达能力,“宋史三部曲”无疑能提供多方位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