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苏州各地纷纷进入两会时间。会上,一批体现推进高质量发展理念的高频词出炉,折射过去一年的发展成效,亮出各地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承压前行、危中寻机、稳中有进……高频词蕴含着过去一年的不易,把坚韧刻进骨子里的苏州人在挑战面前展现出定力与智慧,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
开放合作、新型工业化、现代产业体系……高频词蕴含着对新目标新计划的未雨绸缪,成为苏州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江南福地、福气之城……高频词蕴含着建设更加美好城市的矢志追求,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的初心始终不变。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2024年开局起步,一系列新举措新部署在苏州滚动谋划、压茬推进,让跃然纸上、口口相传的高频词转化为奋斗拼搏的生动画面。迈上新征程,十指联动、紧握成拳的苏州各地,咬定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展现在实干实效上,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拼出亮眼提气成绩单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经济恢复的困难挑战,苏州各地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发展亮点频频,拼出了一份令人提气的成绩单。
连续19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的昆山,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这一年,开放合作是昆山的高频词之一。昆山经济体量大、开放程度高,全球贸易持续放缓等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昆山坚持开放合作,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变化不断增创新优势,放大临沪对台和试验区、金改区、综保区等国家级平台先行先试的双重优势,争取了一批打通发展堵点的政策,实施了一批扩大开放、鼓励创新、促进发展的措施,用持续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举办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实施昆台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苏州轨交11号线建成投运并与上海轨交11号线无缝衔接。
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实现“八连冠”的苏州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表现抢眼。过去一年,苏州工业园区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升级,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超4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居全国第一、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93个,总投资约1110亿元,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安踏国际运营中心、大硅片等一批龙头型项目落地开工。
在苏州高新区交出的成绩单里,科技创新依然是高光科目。2023年,苏州高新区重大平台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依托37000cm威尼斯苏州校区等区内高校科技人文优势,举办产业科技创新大会、中外院士前沿科技论坛;借助太湖科学城全面起势,落地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工业设计中心1家,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2家,累计获批市级创新联合体8个……在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总体排名中,苏州高新区上升3位、列第20位,在全省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上升1位、列第3位,在创新“赛道”上实现赶超进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新一年,苏州高新区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始终把创新作为构筑长远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深入落实科技创新提升重大平台创新策源能力等“八大工程”,全力打造全市产业科创主阵地。
过去一年,相城区在项目建设上收获满满,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2个、总投资650亿元,67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60亿元,48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产投用;启用未来建筑数字产业园、智能建造装备研发与服务中心,5个项目入选市级智能建造试点。再接再厉,相城区把2024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推进年”,把牢招大引强主线,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有机统一,力争在50亿、百亿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发展“头版头条”,系统抓好一批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在增量投入、增资技改、增效扩能中迭代升级,以项目大突破带动发展大提速。
迈出稳中求进坚定步伐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虽然高质量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翻看苏州各地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预期目标,稳中求进是新一年工作的总基调。如何实现稳与进?可以从高频词中找到目标与路径。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窗口,吴江决心在抢抓示范区建设五周年机遇中实现稳与进。锚定新目标,吴江牢记“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嘱托,积极推进探索性创造性实践,坚定走在示范区建设最前列,排出以下重点工作:筑牢经济发展底座,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导向,抓好“投产扩产、引进推进”,推动腾讯、迈为等签约项目落地开工;争创更多试点示范,全力争取与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模式,推进跨省域高新区争创国家高新区;推进协同开放增效,深入推进沪苏(州)同城化,强化与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的交流合作,主动承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带动和上海产业、科技、人才等溢出资源;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推进太湖新城、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加快布产业、聚人气、出形象……通过一揽子举措,以更高品质的一体化发展推动全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策源地,张家港提出在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中实现稳与进。“力争到2026年GDP超4000亿元,形成冶金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新能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产值超1万亿元。”张家港锚定“新型工业化”新赛道,坚持实体经济为本、科技创新引领,开启“港城智造”新征程,推进该地“两个文明”高质量协调发展。在以“工业立市”的同时,张家港将同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影响力,通过聚焦功能品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高标准实施20个民生实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绣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面绣”。
新的一年,连续8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榜首的太仓将以“深层次改革”为钥解锁稳与进密码,用三个“加快打造”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太仓将加快打造融入上海桥头堡,深入研究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布局,同步深化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协作;加快打造以港强市枢纽城,完善公铁水集疏运体系,深化沪太、甬太等港口协作,同步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打造对德合作示范区,编制中德(太仓)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擦亮中德创新园产业载体品牌。2024年,太仓将在临沪、临港、对德工作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坚定不移拼出“太仓速度”,精心描绘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图景。
彰显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举旗定向、行稳致远,苏州各地两会上,一组组高质量发展高频词,彰显了沉甸甸的收获,揭示了发展的新赛道,推动苏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做示范。新年新气象,苏州各地纷纷以自己的探索来丰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山水吴中”以绿色发展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过去一年,吴中区厚植太湖生态底色,将“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作为全区“一号任务”,成功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蝉联全国市辖区GEP百强榜首。新年新起点,如何进一步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吴中区明确提出实施生态攻坚行动,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除持续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长效工作,吴中区还将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加快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水映长滩鱼鸟保护及栖息地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区建设、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主式道路交通控制与安全项目等,立足当地生态禀赋,激发绿色发展活力,深入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
2023年,常熟迎来撤县设市40周年,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第四,县域投资竞争力、新型城镇化质量等均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县前二。新一年,常熟以“江南福地”来阐释高质量发展内涵,聚焦七方面工作谱写更高品质“江南福地”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更大力度强化统筹协调,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更实举措服务产业发展,激活转型提质新动能;更强定力深化科创赋能,点燃产创融合新引擎;更宽视野推动融合协同,展现城乡发展新面貌;更深情怀办好为民实事,书写民生幸福新答卷;更严标准做精社会治理,构筑本质安全新格局;更优作风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新水平。常熟也将着眼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沪苏(州)同城化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通过系统谋划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擦亮常熟“江南福地”底色。
姑苏区两会上,“福气之城”毫无疑问是高频词,体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如何建设“福气之城”?姑苏区紧紧围绕“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指示要求,围绕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区,紧抓古城关注度、影响力持续提升契机,持续做精做优“续、多、新”三篇文章,推动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建设活着的古城、幸福的古城、繁华的古城。姑苏区将在顶层设计上勇探索,积极申报、有力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项目、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建筑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在项目建设上强推进,全面开展古城人居环境和空间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将古城整体打造为体验苏式生活典范的“最美窗口”;在资源活化上求实效,推动悬桥巷方宅、苏肇冰故居、顾颉刚故居等一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传播力、感召力。
姑苏和苏州工业园区一直以来紧密合作、友好互动。过去一年,双方共同推进东环路沿线综合提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桥下空间整治等系统工程;携手推进金阊新城M0地块的开发建设和项目导入等。在姑苏区两会上,还有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委员,两地委员们有强烈共鸣,未来要树立“大苏州”的格局和眼光,姑苏古城不仅是姑苏区的古城,也是苏州的古城、全国的古城,要通过持续推动两区合作不断深化,共同织就千年古城和现代工业园的苏州“双面绣”。
随着苏州各地两会相继落下帷幕,苏州各地再度提振精气神,奋勇前行、笃行不怠,全力以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