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拉贝
一个中国人无法忘却的名字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
保护了约25万中国人
他克服万难留下珍贵笔墨
拉贝日记
成为南京大屠杀
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视频请看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a6tqznk418kdc48aOjojg
跨越一个多世纪
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
传承祖父精神
续写拉贝家族与中国的故事
在他和中国专家的努力下
“中国首例”出现了
72岁的托马斯·拉贝,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妇产医院工作约40年,是世界妇科内分泌和生殖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
2013年,托马斯·拉贝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国际专家团队的一员。在他看来,成为医生是这一生最坚定最幸福的选择。
多年来,托马斯·拉贝与阮祥燕等北京妇产医院的医生携手,致力于推动中德妇科内分泌合作项目,建立了国际生殖力保护中心、中德妇产科学会、国际跨学科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心等多个合作创新项目。这其中,还包括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
△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阮祥燕
托马斯·拉贝在中国最重要的工作伙伴
悠悠是中国卵巢组织冻存移植后首例健康的孩子,于2021年出生。2016年,当时悠悠的妈妈因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导致卵巢功能衰退。为了帮助悠悠妈妈保留生育能力,在中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悠悠妈妈的部分卵巢被取出冻存,待治疗结束,身体条件允许时,冻存的卵巢组织又被移回她的身体。
悠悠的诞生不仅对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国际专家团队有着重要意义,更填补了中国生殖医学史上此领域的空白。
在十多年的合作与交流中,托马斯·拉贝对中国妇科内分泌在临床、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贡献。2018年,托马斯·拉贝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祖父约翰·拉贝的深情
在中国流传
1908年至1938年间,托马斯·拉贝的祖父约翰·拉贝在中国工作、生活。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与多位国际友人共同组建南京国际安全区,为约25万中国人提供避难所,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的生命。
托马斯·拉贝介绍,祖父约翰·拉贝在中国生活的30年间,共写下24本日记,其中3本在战争中遗失,现存的21本中记录了他在各地生活的经历和故事,讲述了他与中国人结下的深情厚谊。其中有10卷2000多页的文字以及约百幅日军暴行的照片,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拉贝日记
托马斯·拉贝提供
这些珍贵的内容,正是世人所熟知的拉贝日记。约翰·拉贝被中国人民亲切地称为“南京好人”。
△1938年 中国难民写给约翰·拉贝的新年贺词
摘自:拉贝日记
他将拉贝日记南京卷手稿
捐赠给中国
托马斯·拉贝说,祖父的所有日记原稿从祖父手里传给了父亲,父亲去世后,又传给了自己,他一直视如珍宝。在战争的险境中,祖父善良勇敢的精神让托马斯·拉贝深受震撼。
此后,托马斯·拉贝多次来到中国,感受祖父与中国之间的深厚情感。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参观了祖父在南京的旧居,甚至还与当年受到祖父保护的幸存者见了面。
真相不能被尘封,历史需要被铭记。1996年,拉贝家族向世人公布了约翰·拉贝在南京写下的日记。1997年,《拉贝日记》书籍中文版正式出版,之后,德文版、日文版、英文版也相继出版。
2016年,托马斯·拉贝正式将拉贝日记南京卷手稿,捐赠给了中国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而这也正是约翰·拉贝生前的心愿。
多方携手
传承弘扬拉贝精神
如今,在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二楼,设立着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全方位展示了约翰·拉贝在中国30年间的点点滴滴。近年来,为了将祖父约翰·拉贝的人道主义精神弘扬和传承下去,托马斯·拉贝先后在全球范围内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了六个“约翰·拉贝交流中心”。
△梁怡 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首席专家
这次中国之行,托马斯·拉贝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交流局邀请,为总台中外籍员工开展讲座,讲述拉贝家族与中国的故事。
托马斯·拉贝还向《中国缘》栏目分享了他的人生座右铭。
△“挽救一条生命,等同于拯救整个世界。”
当年
约翰·拉贝为何执意选择留在南京
舍命救助中国人民?
托马斯·拉贝的新书《拉贝与中国》
即将于2024年1月中下旬出版发售
拉贝家族与中国究竟有哪些
珍贵又动人的故事?
《中国缘 | 拉贝家族与中国》
1月14日(周日)10:00
央视频全网首播
1月14日(周日)22:00
CCTV-4电视端播出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