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会议旨在凝聚业界专家学者智慧,推动和深化我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相关研究,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路径设计贡献智慧和方案。
积极引导产业数字化转型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2024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与会专家认为,纵观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数字化代表了世界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各国国际竞争力和全球价值链掌控力的重要体现,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表示,数实融合已成为主要时代特征,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途径。要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循环化利用,集约化布局,绿色化生产,多样化主体,融合式发展,开放式合作。南开大学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主任佟家栋提出,数字经济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数字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年提升,资本和劳动要素的贡献则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这意味着数字要素成为继全要素生产率之后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
37000cm威尼斯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认为,大数据的先行者往往比追随者和非采用者表现出更强的生产力优势,人工智能人才往往集中在少数超级明星公司。现代化产业体系可能的驱动方式或许是数字化产业投资、数字化人力资本深化和以大企业为中心的地理分散式集中。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范式,而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划分为人工智能产业化部门和产业智能化部门两类,应以人工智能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基础研究+制造业应用”,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和创新循环体系。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友金认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正推动全球经济加速“去中心化”进程,加速“权力分叉”趋势,同时扩大了产业融合的范围,使全球价值链演进出现“中部崛起”的新特征。
如何聚力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刘友金建议,要从数字技术关键环节突围构建产业链非对称竞争优势,瞄准数字技术发展前沿性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堵点问题,建立动态攻关清单;发挥大国优势打造数字技术引领的自主可控全产业链体系,数字赋能“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一带一路”国家数智技术合作和交流;拓展重点产业链成长回旋空间,畅通双循环,加强全球产业链对接合作。
供需双侧协同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海舰认为,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构成了产业体系现代化的核心特征,我国拥有庞大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农业体系和服务业体系,三者按照数字世界的思维应该具有指数效应和倍增效应,需要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形成四链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引领、协同融合、先进开放、有序链接、畅通循环、安全韧性的系统观,实现体系制胜。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维林建议,应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机制,从供需双侧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包括利用声誉效应打造中国制造“爆款”商品和中国制造品牌,利用明星企业效应获得市场势力和打造“链主”企业,利用长尾效应挖掘细分市场红利,从需求侧推动消费需求增量提质,从供给侧加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支撑,协同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