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五周年。五年来,南京都市圈各成员城市努力打破行政壁垒、携手共进、协同发展,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战略合作中做出了表率。
11月10日,第三届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现场发布《南京都市圈发展报告(2023)》。论坛由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中共安徽省委党校指导,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京市科技局、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协办,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承办。
本届论坛聚焦“都市圈现代化 现代化都市圈”主题,来自全国8个国家级都市圈的中心省会城市,以及南京都市圈城市的党校、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思考、探索如何提升特大城市核心功能,推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产业、城市、空间、治理等结构转型问题,以及如何集聚更多优质发展要素、增强区域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力的路径方法。
论坛第一阶段的开幕式、颁奖环节、成果发布由南京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孟凡有主持,主旨发言环节由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郭榛树主持。论坛第二阶段设置了党校工作专场、学术研究专场、科创合作专场等三个平行论坛。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赵振华在致辞中表示,都市圈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此届论坛选题好,对外打破行政边界,凸显深度开放、深度融合,对内强调城乡一体共同发展,顺应了经济发展潮流,进一步加快了都市圈的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致辞中,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郑泽云表示,南京作为正在建设的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正充分释放和发挥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力,助力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未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也将综合运用旗下全媒体矩阵、理论传播平台等,做好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成果推介、对外宣传等工作。
江苏省委党校教育长、教授李宗尧在致辞中表示,都市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跨行政区域的城市空间形态,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完善全尺度空间布局具有重要作用,他希望各级党校能建立共建共享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开展互惠互利的务实合作、进一步结出可观可感的丰硕成果,为都市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安徽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戴传利提出,高质量建设好、发展好南京都市圈,有利于支撑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助力长三角区域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有利于辐射带动皖江经济带和淮河经济带发展,衔接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协同共进发展;有利于形成跨省级行政区区域治理新模式。
本届论坛还启动了全国性的主题征稿活动,甄选出69篇论文集结成册——《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第三届)论文集》,并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2篇。现场,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南京都市圈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祝瑞波宣读获奖名单,与会主要领导为获奖者代表颁奖。
南京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教授王辉龙,从2022年南京都市圈发展特点,2023年上半年南京都市圈经济状况、经济发展亮点等层面进行成果发布。2022年南京都市圈呈现出经济基础继续夯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效保持提升、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等鲜明特点,“2023年上半年,南京都市圈二产增加值占全国比重4.7%,较2022年提升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4.4%,提升0.2个百分点。另外,从生产端看,南京都市圈各地区新兴动能增势较好。”
主旨发言环节,三位专家学者围绕各自领域展开学术交流。赵振华教授聚焦“新质生产力”主题,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更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37000cm威尼斯图书馆馆长黄贤金以《面向现代化都市圈的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治理创新》为题,从长江经济带都市圈建设情况对比、国土空间要素统筹、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治理创新等层面进行解读。
武汉市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杨艳军围绕“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从国内外都市圈的发展现状、培育发展都市圈的核心问题、培育发展都市圈的路径措施等角度进行分析。
在平行论坛的科创合作专场中,来自南京都市圈的10个城市和地区的科技局代表对2022年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活动进展和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以下共识:在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推动下,南京都市圈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产业发展、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进步;未来都市圈城市将在项目合作、资金融通、制度创新和机制协同方面深化合作,进一步提升都市圈城市创新效能。
据悉,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是南京市首批重点打造的新型智库之一。自首届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召开以来,研究院以深度挖掘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南京实践为宗旨,开展了大量的决策咨询项目研究、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为南京都市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