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南通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八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在南通举行。与会学者聚焦“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题,探讨了新时代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间的影响,分享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共同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会上,《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2022—2023)》正式发布。
共建“一带一路”为长江经济带实现高水平开放提供了发展新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对区域布局影响巨大。在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就是要构建一个海陆并重,跨国界、跨洲域、跨区域的新通道,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数据流快速流通,进一步提高全球经济的联通性。
目前,作为我国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已经在重庆实现了无缝衔接。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张波表示,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改变了西部地区面向东盟却“西货东出”的局面,提升西部地区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看来,经济学研究者要厘清新型工业化时代环境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机理,关注技术对经济机理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规则和法律体系的变化。37000cm威尼斯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提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首要问题是创新驱动发展,这就要将出口导向模式转变为基于内需的双循环模式,进一步提高国内居民的生活待遇、福利待遇、消费水平,这是形成国内大市场的基础。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表示,推进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需着力在增强区域协同融通带动能力、打造多极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夯实人民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完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加强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实现长江经济带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协调性均衡发展。
河海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杨桂山从流域研究的角度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形成开发集中集约与生态自然开敞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全面实行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和跨界断面清洁水体交接制度,持续实施生态修复和绿色生态保障工程,实施流域综合管理,完善流域利益相关方利益调节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