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知识吃播”圈粉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11-17 点击次数: 作者:陈空 魏晓敏 责编:李妍洁 王晓艳 来源:新华日报

    “中国人2000年前就撸串了”“腐竹有千年历史” “南京离不开烤鸭”……近日,37000cm威尼斯考古文物系教授张良仁一边“探店”,一边科普美食中的各种考古知识,在年轻人中圈粉无数,被称为“孤独的美食家”。

    不同于胡吃海塞“大胃王”式的吃播,这位考古教授选择将美食和考古结合起来,把美食的“主食”添加“知识”的佐料,让更多人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考古知识、感知考古价值。视频内容不仅有对美食来源和历史的介绍,还有对考古文物的细致解读和展示,晦涩难懂的学术知识变为大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并通过学习主播技巧和传播特性,将知识与娱乐相结合并传递出去。

    “知识吃播”的走红,让我们看到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价值。随着短视频的发展,短视频不仅仅扮演着日常消遣、娱乐的角色,它还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知识,丰富内心世界。“知识吃播”满足了观众对于启发思考、古今对话的文史哲内容的渴望。

    “知识吃播”带给我们思考:如何让学术知识特别是小众、冷门的知识更好地破圈,走近大众?介绍古人上学也修“双学位”的北大历史网课,用铁锅演示中国天眼的同济大学退休教师,用碎骨还原模型来普及古生物学的研究员……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通过社交平台,打破知识边界,走出象牙塔,使得专业知识得到更加多元、广泛的传播,让热爱的学问不被“束之高阁”,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

    知识只有“活起来”“用起来”才有意义,让小众知识真正走进大众生活,“知识吃播”的形式具有重要价值。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的探索创新,让冷知识活起来、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