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7000cm威尼斯考古学教授、博导张良仁因为拍摄有趣又有料的美食视频火上了热搜,圈粉无数。一个大学教授为什么做起了“美食博主”?这些视频又是如何拍摄出来的?11月16日,张教授忙里偷闲接受了记者采访。
尽管近年来“文博热”升温,但提到“考古”,大多数人还是感到陌生,而张良仁的视频,以扎实深厚的文博知识,风趣幽默的表现形式,让高冷深奥的考古学,变得活色生香,走进大众。
张良仁今年54岁,从事考古学研究与教学已经36年,今年7月份开始拍摄美食短视频,没想到就“火”了。张良仁说,我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考古,机缘巧合,正好遇到做新媒体的一群年轻人,大家一起聊天后,觉得理念很接近,便决定合作。其实与考古这门学科相关的内容很多,牵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认真讨论,为了让知识更加有趣地得到传播,考虑做“考古+”,就想从美食、故事、文物、旅游等大众接受度高的方面入手讲考古。美食是第一次尝试,因为很多人都关注吃,这个方向可能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操作性也比较强。
如何将历史与美食结合起来呢?张良仁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以探店的形式讲美食,以文献史料记载、考古出土文物讲述食材的历史。现在主要拍南京的美食,以后会慢慢扩大。”
从目前互动的情况来看,张良仁的粉丝以高校学生居多,也有一些对考古感兴趣的年轻人。“美食是个大学问,不做不知道,做了吓一跳。”张良仁无比感慨,“我以前是搞研究的,做了不少功课,但做这个系列视频后发现,不知道的东西还是太多了。中国太大,各个地方都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美食,所以还要感谢粉丝们给我提供线索。”
在抖音上只要搜索“张良仁教授”,就可以看到他的视频。
比如“芋泥香酥鸭”这一集,张教授一边尝着芋泥香酥鸭,一边讲着香酥鸭的历史:原来香酥鸭还是光绪皇帝发明的。光绪是一个真正的吃货,对吃特别讲究,专门搞了一套宫廷菜谱,强调一菜一烧。比如一只鸡就是一只鸡,一条鱼就是一条鱼,不许放其他任何东西来调味。这种讲究让御厨很头大,因为做的原味菜,时间一长也就寡淡无味了。一天御厨为了精益求精,在白鸭汤里放了笋片,光绪见了很生气,不仅没吃,还怒气冲冲地说:“看朕明天烧只鸭子给你们看看。”光绪其实并不会烧,第二天,阴差阳错间,鸭子掉进了面粉缸里,经油炸后,不仅颜色金黄,香气扑鼻,尝一尝更是外脆里酥,味道着实不错。这种烧法就进入了宫廷菜谱,后又流传到民间。
张良仁透露,他们有一个很棒的视频拍摄团队,有人做调研,有人写脚本,有人拍摄,有人剪辑,他则负责审核脚本里的知识点。“我自己是做商周考古的,但是我们视频涉及的范围很广,我的知识盲区还是很多的。所以要不断查文献,看看是否有误,是否漏掉了什么。面向大众,我一个教授也怕说错了。”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在镜头前说话和在课堂上讲课有什么不一样?张良仁坦言,因为许多年来经常给学生讲课,也经常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会议,所以并不担心发言。但是做短视频是另外一回事,刚开始面对镜头时说话容易紧张,常常忘词,语无伦次,后来拍得多了,慢慢也就习惯了。
很多同事、朋友得知张良仁做短视频时,刚开始都感到意外和惊讶。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张良仁并不擅长表达。但看了他的短视频之后,都纷纷点赞。大家一致认为,学者不能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应该与社会公众分享知识。家人们调侃,自从张良仁做了短视频后,说话风格变了,人也活泼可爱多了。
成为一名考古美食家后,张良仁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原来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现在要审脚本、拍视频,还要配音,需要花不少时间。“不过上课、带研究生、写论文和做课题这些正事是不能耽搁的,我的主业仍是一名考古学教授。”张良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