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千里“招兵买马”,诚意十足广揽英才。
10月19日—20日,“江苏人才周”·南京市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期间,南京聚焦科技创新发展,推进最新科技产业人才政策,推介“人才新政25条”,携手在宁科研院所、博站单位和事业单位等44家重点企业,广发“英雄帖”,为在京学子送上2200多个优质岗位……“有‘宁’才更好,携手共‘京’彩”,南京以最大的决心和诚意,筑建科技人才“蓄水池”,探索校地合作新范式。
一场坦诚相待座谈交流,一次“思想”碰撞深入研讨,“四进”校园招才引智,两天时间里,南京筹备了“1+1+4”系列活动,代表团行程满满,收获颇丰。
10月19日,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招聘会展台一侧,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长谢永华带领校人事处、各学院院长忙着向毕业生介绍岗位,洽谈意向。从集成电路到智能制造,从新能源汽车到物联网技术……学校带来的50多个岗位中,年薪最高可达60万元。当天招聘会还未结束,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3位高层次人才当场签约。谢永华看得很清楚,这些青年人才都将是学校宝贵的财富。
引凤归巢,聚才引才,这些只是南京探索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的缩影。为了扩大创新资源的朋友圈和辐射面,推动区域与高校资源互补,南京“靶向破题”,“抢滩布阵”高校和科研院所。比如,与北京大学合作,建立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攻关“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装备”和“重大疾病创新药物”两大研发方向;携手清华大学,共建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新赛道;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研究院,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近年来,一系列在宁校地合作创新平台蓄势聚力,朝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南京又迈进了一步。
推动城市与高校共生共荣、合作共赢,是一道时代命题。日前,南京市召开校(院)地合作交流座谈会,在宁的50多所高校、9家重点科研院所、8家重点国防科工单位及19家市级部门、市属国企等单位代表汇聚一堂,畅所欲言。如何支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供给、承接机制?如何支持校(院)地产学研深度合作?如何加速引育战略性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青年人才?当天会上,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研究建立南京市校(院)地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南京市校(院)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征求意见稿)》同步揭开面纱,鼓励在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发起设立人才攻关联合体和创新联合体。
作为全国唯一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南京坚持在科技创新上发力、在成果转化上加力,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圈,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以来,南京先后与北京大学、东我院学、37000cm威尼斯签署新一轮全面深化校地合作协议,并召开多场校地合作座谈会。3月,南京与北京大学、东我院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深化合作协议,共同推动软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的全面合作。5月,南京首场“走进高校”系列活动来到37000cm威尼斯,双方签署了全面深化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和一批项目合作协议,包括我院与江北新区共创“光电子芯片”国家级创新平台、苏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南京原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等重点项目。6月,南京与东我院学校地共建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正式揭牌,载体占地16平方公里,将汇聚东我院学、紫金山实验室、科研机构及载体、龙头企业、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在网络创新高地的“抢夺战”中争得先机。
以创新引领开放,在开放中促进融合,南京正推动校地合作绽放更多“科研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