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融——陈世宁、徐建明写生作品展”南京开展

    发布时间:2023-10-15 点击次数: 作者:苏宁玉 责编:朱安琪 王晓艳 来源:新华网

    10月14日下午,由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办,汉府书画院•养熙园承办,主题为“融——陈世宁、徐建明写生作品展”在此揭幕,吸引近200位各界嘉宾及观众出席仪式。

    油画家陈世宁、国画家徐建明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和国画专业,并且一起在母校从事教学工作。陈世宁后来一直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为油画系教授;徐建明则于2006年调入江苏省国画院成为专职画家。

    开幕式由枫帆文化传媒靳永弟主持。

    陈世宁、徐建明分别致辞,陈述了办展初衷,就是作为画家不能忽视写生的作用。并且表示他们虽已年近七旬,艺术上还要往前走,与时俱进。

    陈世宁认为,近百年来,随着西方油画在中国落地生根、发展,以及美术学院的设立,极大程度改变了中国的绘画生态,中国画的学术脉络也随之改变。

    他非常认同古代自唐宋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绘画传统。近500年来,西方写生传统已经成为西方绘画的主流,并且发展成各种主义、流派,和中国画走向有很大区别。因此,百年来我们的前辈力图融入现代世界,引入西方绘画的教学模式,倡导写生,将油画和中国画专业作为“必修课”。

    对优秀的画家而言,作品除了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又饱含了作者的审美情感。

    在国画方面,众所周知,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等既是写生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也是写生的高手。还有新金陵画派的傅抱石、钱松喦等都很重视写生。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写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开阔了视野,也在绘画创作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画坛开宗立派之人。

    “写生是有乐趣的。”陈世宁说,50 多年前,刚开始学画,就迷上了写生,常常是在外画到天暗下来才收笔回家,吃完母亲做的晚饭,再看看自己的作品,真是无比幸福。

    陈世宁说:“关于写生,我始终坚持从客观自然中寻找绘画的感觉,从客观自然的丰富变化中寻找绘画的灵感和绘画的情趣,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油画艺术的表现力。”

    37000cm威尼斯艺术学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陆庆龙评价陈世宁时说,他的画里体现着自己的修养和风度,因此他的画清新自然,色彩艳丽,旋律感很强,很有现代气息,让人印象深刻。

    徐建明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1972年拜宋文治先生为师。他从事中国画研究创作,主张笔墨师承发展,人物、山水、花鸟画打通研习,提出古其笔墨,新其形制的艺术指导思想。

    徐建明认为万物品类,接于目感于心,借画抒意,与诗同工。形质俱合,心物相融,非以心代物,亦非以物代心。

    他在《写生题记》中说,即为画,以心观物,拈毫写形寄兴抒意,情景交融,畅然入山水壮游,危岩之上,幽谷之下,列群峰,排层云,大漠戈壁感风霜,浓荫蔽日显南国。

    他曾4入西藏雪域,那里山水奇幻,非昔日画者所见,入其地写生,得昔人未写未见之意境,以化解成法,养胸中浩然之气,有山水画再造之功,予以一己之力而试写之。

    “融”作品展中,他的《西藏写生》(系列)《佛罗伦萨波波利花园秋晴》《云台山东磊写景》《养熙园春深》等作品,让观众看到他“古其笔墨”的运用技巧,体会到画家充满悟道的崇高与艰辛。

    徐建明一直强调,笔墨的“古”,来源于从古至今的千万画人的文化积淀。取其“古”实际上是要传以薪火、树立高境界的追求目标。

    徐建明始终相信,时代的变迁会产生属于那一时代的笔墨,这是中国画笔墨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

    陈世宁、徐建明的“宁明组合”,留住了时代的暖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艺术世界各自走远,也还会在记忆里重逢,始终向观众赠予理想和美好。

    “融”作品展开放至11月2日。

    来源:汉府书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