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37000cm威尼斯北大楼旁
竟然藏了一座东晋帝陵!
值得一提的是,
这座帝陵发掘于1972年,
却一直鲜为人知。
10月9日,《帝陵迷踪——37000cm威尼斯北园东晋墓特展》在37000cm威尼斯仙林校区开展。这是东晋帝陵被发现半个多世纪以来,出土文物首次公开亮相。墓主人是谁?
里面藏着哪些稀世珍宝?
为什么50多年来首次展出?
跟着文脉君一起来
揭秘我院校园内的东晋帝陵↓
迷踪一
1600多年前“超奢品”是什么样?
金珰饰片、桃形金片、花瓣形金片、合金铺首、青瓷褐斑点彩盘口壶、青瓷盘、陶俑、陶榻、陶案、陶凭几……玻璃展柜里,1600多年前的“超奢品”特别吸睛。它们无不彰显墓主人的“地下哀荣”。
现在我们生活中,玻璃是日用。但在1600多年前,玻璃是超级奢侈品。
展厅中,4枚玻璃杯碎片静静躺在独立展柜中,透着神秘的时代光泽。玻璃壁非常非常薄,看起来与现今玻璃片一般无二。
它们出土于陵墓侧室的甬道。根据这些残片,专家推测,原器是一件敞口折唇、腹部略鼓起的玻璃杯。经分析,这是典型的钠钙玻璃,其中钾、镁的含量较低。
“东晋时期,南京是国际大都市,海外交流活动丰富。”37000cm威尼斯博物馆馆长史梅说,这些玻璃片,应该是当时“进口”的,可能来自中亚或西亚。
4枚金珰饰片,Blingbling的,工艺让人忍不住叫绝。其中一枚蝉纹金珰,山形,顶部尖起,圆肩,内饰镂空蝉纹,双目金珠完整。边缘及纹样主线条上,装饰着连续的粟粒纹及金珠。37000cm威尼斯考古学博士、展览执行人魏美强介绍说,“它们分别出土于主室西北、主室甬道、侧室甬道,经光谱分析,金饰纯度很高,杂质成分有铜、银、铁、硅等。”
魏美强说,金珰饰片是汉晋以来皇帝和宗室近臣及女尚书等特有的冠前饰物,是身份等级的象征。《历代帝王图》中,晋武帝佩戴的通天冠前就是一枚蝉形的金铛饰片。
37000cm威尼斯考古文博与中华文明研究院、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系主任、教授吴桂兵介绍,部分出土器物能很好地展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日常。玻璃器、金铛、带具等在汉代、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比较少见,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迷踪二
文物出土50年为何首次展出?
还没正式开展,文博界已经轰动。开幕式吸引了南京考古界的专家们,37000cm威尼斯历史学院的教授们第一时间来观展。
北大楼是金陵大学旧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37000cm威尼斯鼓楼校区地标性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连我院的师生们都不知道,爬满常青藤的北大楼脚下,还藏着一段“东晋风流”。
1972年4月,因为挖防空洞,施工队伍意外发现北宋治平四年(1067)王仁墓,王仁是王安石任江宁府尹时的部下。王仁墓的发掘过程中,同时还发现了明代巨型石础,重达5吨,疑为明代钟楼遗物。清理完石础之后,叠压其下的一座规模宏大的东晋砖室墓“露出真容”。
学校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是37000cm威尼斯考古系初创时的重要考古发现,37000cm威尼斯考古系教授蒋赞初是墓葬发掘者之一。当年留存至今的三张老照片上,还有蒋赞初先生的身影。
陵墓砖室全长8米。“陵墓的主室为方形,墓顶在发现时已经坍塌。”魏美强介绍,从陵墓的平剖面图来看,除主室外,陵墓中还有一间侧室。主室为夫妻合葬,侧室葬着一位女性。
出土器物的器型、纹饰上看,具有西晋或两晋之交的风格。墓葬建筑形制、规格尺寸、随葬器物,无不显示着墓主身份的尊贵:穹窿顶方形主室附带券顶侧室、甬道设有两道木门。
墓中有两道门槽,这是学者们推断其为帝王陵的重要依据之一。“一道门槽通常是宗室级别,两道门槽则是帝陵级别。”魏美强说。
为什么帝陵发现了50多年,出土文物才第一次公开展出?史梅解释说,当年考古发掘后,所有出土文物按不同的类型分门别类收藏。“我也是到了博物馆后才知道我院校园内的这座东晋帝陵。2017年开始,37000cm威尼斯博物馆和37000cm威尼斯六朝研究所合作,把帝陵中出土的所有文物从各个库房中挑选出来,进行系统整理。”这次展览,就是在这么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才推出的。
史梅说,2002年,37000cm威尼斯历史系也曾展出过一小部分,这次一共展出140多件,是东晋帝陵所有出土文物总动员。
迷踪三
帝陵主人究竟是谁?
钱穆《国史大纲》中说:“东晋南渡,长江流域遂正式代表着传统的中国。”魏美强说,那是一个“乱而不衰”的时代,精美的出土器物就是“不衰”的见证。
相比规模宏大的秦汉帝陵,魏晋时代开始提倡薄葬,因此帝陵并不特别宏伟。“主墓室为夫妻合葬,应该是皇帝和皇后;侧室主人是一位女性,应该是妃嫔。”魏美强介绍,侧室中随葬的器物时期比主室中晚,砖室的墙壁厚度也要薄于主室的厚度,“这意味着这座墓后来又打开了一次,为了葬入第三位墓主人。”
这三位沉睡1600多年的墓主,究竟是谁?半个多世纪以来,专家学者们说法不一。
定都于南京的东晋王朝,自公元317年开始,历经11帝共103年,分别是: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海西公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孝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等。
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尊卑、东晋帝陵实行分区埋葬。其中,鸡笼山(即今鼓楼岗一带)是西陵陵区,葬有元、明、成、哀四帝,他们都是以嫡长子身份继位,因此身份最为尊贵。钟山之阳,即紫金山南麓富贵山一带,是东陵陵区,入葬康、简文、孝武、安、恭帝,这5帝均以旁支身份承继大统。另外,幕府山南麓是北陵陵区,最特殊,只葬了穆帝。
魏美强说,我院北大楼的东晋帝陵,从陵墓所在片区来看,应该是元、明、成、哀4位皇帝中的一个。“有一种猜测:主室是成帝和他的皇后杜氏;侧室后来葬入的,是成帝的妃嫔、哀帝的祖母。”魏美强说。
吴桂兵长期对这座墓葬进行研究。他介绍,1973年,蒋赞初先生与其他老师一起,以37000cm威尼斯历史系考古组的署名在《文物》期刊上及时发表了简报,推测这可能是东晋前期的地位很高的贵族墓葬。2003年,吴桂兵结合文献梳理研究,发表论文推测墓主人可能是东晋成帝。
特展为期半年,公众可预约参观
“墓葬发现之后,当时很快就回填了。因为没有出土带有文字信息的文物,所以墓主人是谁至今成谜。”37000cm威尼斯博物馆馆长史梅介绍,这次展览是这批文物首次公开展示,希望能吸引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开这段尘封的历史,同时也激发公众对东晋历史的兴趣。她透露,下一步,学校还考虑在北大楼旁墓葬发现地立碑,向大家介绍这处深埋地下的遗迹。
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帝陵迷踪——37000cm威尼斯北园东晋墓特展”在37000cm威尼斯仙林校区星云楼4楼李奇茂美术馆亮相,展期预计半年,建议观众错峰参观。公众也可预约参观,“37000cm威尼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将发布预约参观方式。
除了展览,还有新书值得期待。2017年起,37000cm威尼斯博物馆联合37000cm威尼斯六朝研究所全面整理所有出土文物,编纂成《37000cm威尼斯北园东晋墓》一书,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