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徐小跃:说君子(98)

    发布时间:2023-09-17 点击次数: 作者:徐小跃 来源:现代快报

    (二)君子尊道贵德的当代意义 心性是对人的内在本质属性的指谓,它的任务是表征人之为人的根据及其精神。心性作为人生的最根本的体性,它是更内在性,更无形性的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人的这种心性又是需要通过和借助另一种亦属于内在的和无形的存在来给以“具象化”的,这个存在正是“道”与“德”。通俗的说,人的心性是要通过和借助“道”与“德”来得到反映。虽然道德也是对人的内在本质属性的指谓,但相对于“心性”而言“道德”又显得具体了些。如果使用中国哲学的概念术语来表述这种关系的话,那么,“心性”是表示“体”的存在,“道德”是表示“相”的存在。

    这里讨论的“道德”实际又具有两层含义。一种含义是表示人所具有的向善、向上的属性及其能力。它是要解决人生的志向,人生的境界,人生的目的等问题;一种含义是表示人由心性所产生的种种具体的道德德目,例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廉耻忠。所以我们在论述君子尊道贵德的当代意义的问题的时候,是围绕上面两层次来展开的。之所以强调这一点,那是让我们在读儒家经典的时候,要区分儒家是在什么概念框架内去使用“道德”这个概念的,从而也才能明白君子所尊所贵之道德所具有的具体内涵及其意义之所在。

    “君子所性”实际上也应该从两个层面含义去理解和解读。一种含义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同上)。这表示的是人区别于禽兽的体性;一种含义是“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这表示的是区别于禽兽的德性。

    君子除了要保存住作为人之为人的那一点点的“几希”之性,而且要将这种体性化着人的内在的一种意向和功能,当然最后要将这种人的体性德性化着人的既内在又外在的种种道德规范和行为。

    由人的心性而具备的“道”是人的一种最为神圣和宝贵的属性。它对于人来说是一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离却了它或说人缺乏了它就不能够称其为人了。这就是《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句话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及其意义之所在啊!孔子所强调的“志于道”(《论语-述而》),“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而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孟子所强调的“君子之志于道也”(《孟子-尽心上》),《中庸》所强调的“君子遵道而行”都是在突显君子所具备伟大志向和崇高境界。人性的光辉表征正是在于人内心“有道”啊!儒家用“君子”这个主体来作为道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其深刻的意义是在于,他们想告诉世人,惟有真正的人、纯粹人的才能够做到为了实现其心中的方向、理想、境界、信仰可以义无反顾,可以奋不顾身,可以视死如归。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体会孔子的那句名言“朝闻道,久死可矣”(《论语-里仁》),就会产生出更加强烈的心灵震荡。

    一个人如果只有实现和达到方向和境界的道,而却没有为此而凝聚的能量以及发出能动的力量,那么道就会永远处在一个悬空无法落实的状态,所以德是用来显道的。由人的心性而具备的“德”同样是人的一种最为神圣和宝贵的属性。它对于人来说是一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离却了它或说人缺乏了它就不能够称其为人了。这就是《中庸》“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这句话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及其意义之所在啊!因为没有德,道也不能凝聚而获得成功,所以“尊德性”“慎乎德”“积德”就成为君子之必须矣。“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中庸》),此之谓也。“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大学》),此之谓也。“故君子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尊道”(《荀子-儒效》),此之谓也。

    一切学问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自己身心都处在一个美好的状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此之谓也。

    有了内在的道德情感,又有了外在的道德规范,一个人想不成功都是不可能的。“得乎哉?”(《荀子-修身》),此之谓也。一个人如果内外都具备了道德的情感和规范,想不成功,那怎么可能呢?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当你良心处于光明的状态,或“不忘初心”的话,你内心有道的方向、境界、信仰,你内心有德的激情、能量和动机,那么你就会真正按照一切美德去行动,你一定会同情民众的疾苦,一定会帮助民众排忧解难,一定会牢记住你的使命担当。只要心动就会行动,这就是君子“尊道贵德”以及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亦是君子“尊道贵德”思想所具有的当代意义。君子有心,君子有道,君子有德,同时才会有君子的具体的道德行为呢!